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交通流量迅猛增长,交通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追尾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追尾事故更为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高速公路上事故的35%是追尾事故。然而处理追尾事故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前车是静止的还是正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针对供求矛盾、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市场不完善及大学生就业观念与自身素质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使我们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天然林全面实行禁伐,工业用材和黎民百姓居家生活用材显得尤为紧张,一方面国家要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用材和耗材,林产品产出与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由于国家对林产品供求宏观调控不及时、不到位,供求矛盾的加剧无疑是涉林犯罪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解决当前粮食供求矛盾?笔者认为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市场需求引导粮食生产,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粮食产品结构,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其中,“根据市场需求引导粮食生产”,是这条思路的灵魂,是实现粮食供求基本平稳的客观要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粮食产品结构”,是这条思路的主要运作方式,是实现粮食供求基本平稳的基本措施,也是解决粮食供求关系中深层次矛盾的主要方法;“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是这条思路的核心,是今后粮食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短…  相似文献   
5.
黄光晓 《台湾研究》2013,(4):32-36,42
台湾地区的能源供应严重依赖进口,而电力结构中火电(燃煤和燃气为主)比例较高,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对岛内发电企业的影响巨大。由于台湾地区电力价格实施“政府”管制,长期通过“政府补贴”形式来抑制电力价格上涨。面对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价格高企的外部压力,以及岛内产业“空洞化”和“去核化”等政治经济的内部压力,如何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需求关系的调整是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任务。调整文化供求的关系主要靠文化市场和政府调控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薛凌 《政府法制》2008,(8):38-39
上海的私车牌照拍卖制度实行了十多年.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交通异常紧张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善.这就让一些专家和学者对上海十几年来改造公共交通的效率产生了怀疑.于是也就产生了人大代表对百亿元车牌拍卖费去向的质疑、 上海是国内唯一实行车牌拍卖制度的城市.当今世界也很少有城市采用这种制度。许多专家认为.此举并非长久之计.单方面通过强制手段遏制私人拥有车辆,虽然简单,却使供求矛盾更加激化。进入21世纪.市场的迅速发展未必允许上海在限制车牌的制度下.还能有原先那么充足的时间去调整交通布局.政策改变的时刻迟早要到来。人大代表的议案,正表明了这种矛盾在激化,也让民众再次审视上海的车牌政策、  相似文献   
8.
章剑锋 《南风窗》2008,(21):41-42
政府对于资源类商品领域价格的控制已愈显吃力,该种控制使市场无法借助价格杠杆自行对资源配置进行有效调节,激化了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供求矛盾越发尖锐,由此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让人堪忧,需要加强风险防控。海外投资从过去邀请外国投资者到香港与内地对接交流为主,转为邀请内地机构、企业,到香港与外国招商机构、企业对接。这一重大转变尽管刚刚起步,但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论和东南沿海地区蔓延的"用工荒"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中国就业形势是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热议。本文以福建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了当前福建劳动力总体供求情况,得出劳动力正面临供给减少,需求提升的结构性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质量改善提高、推进产业转移和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等相应的对策,以缓解当前劳动力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