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产权制度对资产的运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近些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变迁有加速之势,其深层次原因是承包制产权安排的效率不足和利益集团的利益获取动机强化,并因此而形成的博弈。由此,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变迁的方向将是处置权的明晰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现存的主要问题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我国下一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搞好确权颁证,切实赋予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和处置权;重塑集体经济组织,真正体现农民意愿;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守隹18亿亩耕地底线;推进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完善配套政策,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利.  相似文献   
4.
本文背景:2005年3月,一名从河南来京打工的产妇因患感冒到某私人诊所治疗,按医嘱服用了大量药物。20天后,该产妇浑身浮肿,腹痛难忍,被送到北京某医院后生下一名死婴。产妇的丈夫怀疑妻子是吃了私人诊所开的药才生下死胎,几经周折后想对死胎做法医鉴定,却被医院告知,死胎已经被当做“医疗废物”处理了。于是,产妇将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赔偿其精神损失。这就是被中国法治进程所记载的“全国首例死胎处置权案”。  相似文献   
5.
一场惨烈的车祸,无情地夺去了一对年轻夫妻的生命,留下了四位无助的失独父母。万念俱灰之时,小夫妻俩保存在医院里孕育生命的冷冻胚胎,成了双方老人最后的期盼。然而,冷冻胚胎的归宿却成了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6.
扩展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处置权既是完善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理论上的需要,又是实践上的需要。在农民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由30年转变为永久化以后,如何扩展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处置权,以及处置权扩展以后,政府如何去规范和引导农民实现这一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付金  苏振 《法庭内外》2014,(12):35-35
不久前,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由"失独老人"提起的已故夫妻冷冻胚胎权属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支持了其对冷冻胚胎监管权和处置权的诉求,由此引起公众的热烈讨论。胚胎的法律属性是"人"还是"物"。本案中,一审判决以胚胎不能作为继承的标的为由未支持"失独老人"的诉求,二审法院从伦理、情感和胚胎的特殊利益保护角度肯定了"失独老人"对已故夫妻冷冻胚胎的监管权和处置权。不同判决结果的根源在于对胚胎法律属性的不同认识。胚胎的法律属性到底是"人"还是"物"?  相似文献   
8.
从多年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看,要增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实效,必须认真分析人大常委会各监督职权的构成,依照法定的形式和程序,根据监督工作不同阶段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监督中的督促与处置两部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强制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胚胎诉讼第一案,一审判决驳回当事人诉讼请求,二审判决当事人享有对子女冷冻胚胎的监管权,均合法合情.但一审否决当事人监管权,二审认为当事人享有处置权,均未脱离人、物两分,将胚胎定义为特殊之物或人与物的过渡存在,均不甚妥当.胚胎是生命的种子,与人有关,与物无关.原卫生部关于禁止代孕的行政管理规定,对自然人的私权也同样适用.我国应绝对禁止代孕,不允许近亲属之间代孕、期待我国允许代孕等成为当事人长期要求保管胚胎的理由.建议我国制定人工生殖法,对夫妻一方或精、卵捐献者一方死亡即应毁弃胚胎等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
王建荣 《新长征》2015,(5):56-5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反腐败力度明显增强,国有企业内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遵章守纪和廉洁从业意识普遍提高。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把心思放在钻营企业经营管理漏洞上,突破思想道德的“底线”、践踏组织纪律的“红线”、触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牟取私利,导致企业名誉和员工利益受到损害。一、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及有业务处置权的管理人员之中。他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地位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