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刘喜涛 《求索》2011,(8):245-247
明清两代士大夫对方孝孺的评论和追忆持续存在,其有一定轨迹可循。从永乐到正统初年,对方孝孺的评论是政治的禁区。天顺朝后,对方孝孺的评价逐渐被朝廷默许。万历年间,对方孝孺的评论成为士大夫的焦点话题。明清易代之际,对方孝孺的追忆具有回归建文政治的寓意。清代对方孝孺的评论主要集中到方孝孺的"忠义"观。通过对明清两代有关方孝孺评论的走势分析,可以透视出士人和朝廷评价标准和视角的差异,以及在差异中的相互渗透和博弈。  相似文献   
2.
王建云 《今日浙江》2009,(24):58-58
宁海县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名人辈出,先后有郑霖、叶梦鼎、胡三省、舒岳祥、卢原质、方孝孺、柔石、潘天寿等地方文化先贤,也有率领人民英勇抗击侵略的王锡桐、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鞠躬尽瘁的陈长官等。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宁海县注重培育"最美"土壤,积极选树本土"最美典型",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打造道德城市。涌现出了无私照顾邻居夫妇的"中国好人"潘荷芬,待学生如子的"浙江骄傲"葛明霞,弘扬大德模范———人体器官捐献者何斌吉、刘善芝、钟秋菊、周鑫鑫等一批好人好事。多渠道培育"最美"基因以"崇德向善"播种"最美精神"崇学向善。借助"天下读书种子"方孝孺的名人效应,连续举办五届方孝孺读书节,突出学以立德,推出"读经典·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立明代理学与宋代理学分庭抗礼的地位,黄宗羲对明初理学进行了构建,精心设计了《明儒学案》的起点。他以方孝孺为明代理学的开端,并使得其"上无所受,下无所传",从而以方孝孺死节这一空前绝后的"节义"事件作为明代理学光彩夺目的开端,证成他"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所不及"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在纪念"左联"五烈士中的浙江宁海人柔石时说:"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象也有些这模样的。"把柔石的坚强不屈与五百多年  相似文献   
6.
<正>"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方孝孺《深虑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迄今为止已经五年之久,但是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多数的发达国家仍然在崎岖的复苏道路上努力,还在寻找,既能支持经济强劲复苏,又能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同时还能稳定金融市场的良策,什么是良策,大家还是有疑问的。同时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年经济增长放缓,目前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过去的二、三年类似,世界经济在2013年的表现,低于许多国际机构的预测。比如说我们在去年年底预测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1,(32):45-45
方孝孺,字希直,明初浙江宁海人,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方孝孺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明建文帝即位后,委以翰林侍讲之职,后改任文学博士。燕王朱棣起兵谋反,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3,(7):53-53
<正>姓氏起源施姓源出有五: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2.出自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12月7日《文学报》载文"知识分子的清高",作者何顿先生质疑司马迁不该当廷为李陵争谏,认为"(司马迁)不应该不会察言观色,也不应该在朝廷上触怒皇帝……司马迁  相似文献   
10.
徐世平 《法制博览》2008,(21):14-15
夜读方孝孺,心情是沉痛的,也是复杂的。几百年来,后人对方孝孺的评价是极高的。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其“天地正气”;黄宗羲说他是“有明诸儒之首”;胡适说他是“为殉道之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则说他“骨鲠千秋”。观方孝孺一生,其可敬可叹之处甚多,我也崇敬万分。然而,其“骨鲠之士”美名之余,亦透出儒学之士的迂腐和固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