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本的明治维新既是一场深刻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又是一次全面而彻底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尤其是对青少年教育重视到极致的社会革命。它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从政治上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从根本上改造了日本。今天研究他们这些重要的思想、原则和做法,对于提高我们对青少年教育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清律例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对日本立法尤其是藩法有着重要影响。维新之后的明治 初期刑法全面移植了明清律例,不过很快就渐行渐远,到明治十三年,则完全移植了西方法。其中的原 因,在于文化、法律和政治上,幕末和明治初年的日本与中国趋于“同质”,但是随着全球的近代化发展 和中国的衰弱,“同质”转向“异质”,最终导致日本脱离中华法系。这番遭际也能给现代中国法制建设 带来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代日本在内忧外患之下,维持了两百多年的锁国制度逐渐走向崩溃,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日本的锁国体制的弊端,转而提倡开国贸易,以求发展国内经济,实现国家富强。其中,日本的传统思想家和启蒙思想家就开国贸易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出现了思想争鸣。  相似文献   
4.
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明治维新论,虽然各有特征,但是也有其共同的理念,他们都将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动力归结为豪杰之士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因素,并强调养成这些因素之土壤无不与汉学有关。而且他们看到的多是中日文化相同的方面,尤其是中国优越于日本的方面,因此对于效法、学习日本的制度、语言都充满自信。这种"异中求同"的思维偏向阻碍了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也造成了在效法日本过程中出现了"拟之也弥似,而去之也弥远"的现象。今天的日本研究,应该仍然重视"同中求异",做到"诚求而善学",才能真正提升日本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石岩  大光 《侨园》2014,(6):10-11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两次鸦片战争,由于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国门洞开,引狼入室。从此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中国遭到侵略,人民被奴役的同时,林则徐坚决销毁鸦片,也表明了中华150年前,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运动,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表示:"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日本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一个重大事件。"由于明治维新,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日本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发展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以达到振兴国家的战略目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高速增长,使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这一成就的取得,是与日本政府长期对义务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战后基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城乡之间受教育机会均等,促进了国民素质的  相似文献   
7.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日本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通过明治维新、借助西方文明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与福泽启蒙思想的巨大促进作用密切相关”犤1犦。“文明史观”犤2犦作为其启蒙思想的主要方面,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其“文明史观”具有民族主义因素的主要基础。(一)福泽谕吉出身于德川幕府末期中津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深受封建领主的压迫,深刻体会到了封建制度的反动腐朽,同时又目击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下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受到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8.
李烨 《学理论》2009,(32):192-192
19世纪后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走上了近代化发展的道路。日本近代化的完成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明治政府重视教育、注重科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普及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图就此加以阐释,以期对我国的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中日近代高等教育的比较--以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高等教育交流自古不断,隋唐时期,日本曾向中国派出大量使节及留学生来华学习,并于八世纪初仿照唐朝的国子监在日本设立了古代的大学--大学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是日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但到了近代,中日高等教育的交流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始向日本学习与借鉴:京师大学堂章程仿自东京大学,《壬子学制》仿自日本学制,甲午战争后,中国更掀起一阵留日高潮,1906年留日学生达12000~13000之众①,1909年来华任教的日本教习达405人②之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什么中日高等教育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