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法律与语言之间的同生共存关系,然后在论证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的前提下提出:作为语言变体之一的法律语言必然具有模糊性。最后,从法律语言本身的特征、科技发展及执法灵活性等主客观两个方面探讨了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成因,呼吁法学界与语言学界加快联合研究的步伐,迎接时代向法界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湘潮》2007,(5)
《天净沙·秋思》是广为传诵的元曲作品,本文从这一部作品的三种英译入手,阐述了什么是文学模糊,文学模糊产生的原因,以及文学模糊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错判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和蛰伏性,错判的认知具有模糊性和对抗性,因此我们需要明确认定错判的证明标准。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的错判证明标准的实例解析,可以看到,其在认定错判的时候都不适用刑事诉讼中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标准,而且认定错判的证明标准都低于  相似文献   
4.
随着Web 3.0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Petri网的语用复杂性研究已逐步展开。Petri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彰显异步并发事件复杂的相关性,对事务自身状态描述具有复杂性,实现了社会的网络化,彰显了语用主体边界的复杂性,与语用技术融合发展具有复杂性,它本身具有自组织性。以语用网为核心的全球性研究阵营已经形成,如何发展语用技术的功能成为互联网实现下一次技术飞跃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琼 《法国研究》2012,(4):60-64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模糊无处不在。语言,作为这个世界万象的载体具有模糊的特性。翻译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特殊转换。由于语言自身模糊性的特点,也决定了翻译是具有模糊性的。模糊学已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旨在于继续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法语翻译实践中以解决碰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法语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6.
姚润皋 《群众》2013,(10):35-35
省有关单位部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稳步有序向前推进,但仍然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比如,人们对形式主义和必要的形式之间的界限存在着认识上的模糊性;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党内外集体智慧的凝练和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张涛 《学习月刊》2014,(14):64-65
无论是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给出的以“实体”为基本本体预设的宇宙图景.还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给出的以“场能”为基本本体预设的宇宙图景.都试图给我们呈现一个确定性的宁宙。当时科学家们大都坚信:“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必然的.或不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公安工作中实际存在的现象,而模糊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科学的方法。用模糊方法来研究、分析公安实际工作中的模糊现象,从而认清模糊现象的实存性,把模糊引入精确,使各类模糊内容、方法更确切,以达到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周彪 《法制博览》2011,(14):27-27
汉字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语言符号,但窃以为汉字最独特的是其表意具有模糊性,有的概念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恰恰是这个雾里看花、水中赏月的特点令国人欲近不得,欲罢不能,如醉如痴,渐成病态。  相似文献   
10.
黄琦 《东南亚纵横》2009,(3):109-111
语言的模糊性是作为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客观世界同有的属性,是人类思维本质的特征之一,早在1923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就在论<模糊性>一文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到1965年,Zadeh首次提出模糊集合论以来,语言变量中的模糊性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人们开始将一般模糊理论和现代语言学结合起来分析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