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科学鉴定证据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学鉴定证据的认定不能仅限于对证据基本属性原则性的判断,鉴定证据在证明力认定方面依赖于对科学证明的理解,确定合理的盖然性指标是判断鉴定证据证明力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分析盖然性过程中,应当全面研究鉴定特征的频率特性和抽样范围。  相似文献   
2.
徐梦醒 《政法论丛》2015,(2):152-160
法律论证的推论规则为论辩思维确立了逻辑导向。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断言的证成需要通过实体上和程序上的规范性作为支撑,从而推进特定合理意图作为决策要素的参考性甚至规范性要素。论辩对话在言说当中直接针对表述本身,而表述背后发挥规则性与机制性引导作用的,主要是论辩主体的论辩逻辑思维。法律论证的可废止性建立在论辩前提或者依据针对特定立场的论证力量上。盖然性推论普遍存在于证成结论而诠释因由的言说当中。通过层次性呈现论证推导的隐含前提,有助于论者识别、分析和评价其推论模式及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上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泽勇 《清华法学》2013,7(1):73-88
通过研读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立法、学说和判决,可以发现,我国法律界关于证明标准相关概念的理解并不准确,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也颇多混乱无序之处.证明标准的功能主要不在制约,而在引导.未来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设计中,应摈弃英美法系的客观化表述方式,回归大陆法系的“内心确信”模式.由此留下的规范真空,则可通过司法判决的日积月累,逐渐填补.  相似文献   
4.
从经验到法则:经验在事实认定过程中的引入与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洪淇 《证据科学》2011,19(2):157-166
从事实认定制度发展的历程来看,经验法则是为将经验引入事实认定过程中并对其加以有效控制的一种独特机制.这种机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着不同的表述形式和内在制约机制.在我国,经验法则和法律推定是将经验引入事实认定过程的两种不同机制,它们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失控状态.这种失控状态的产生源于其内在制约机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9条针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口头遗嘱、赠与等事实,首次例外地将证明标准从"高度盖然性"提高到"排除合理怀疑",虽出于建立多层次民事证明标准体系、与民事实体法衔接等良好初衷,但实际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困境: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在民事诉讼领域缺乏足够共识,并且可能冲击高度盖然性的一般标准;民刑证明标准的混搭会模糊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界限;与民事实体法规则相协调的证据不充分;美国法和德国法并未提供提高证明标准的比较法论据;提高证明标准显示出对证明标准功能不切实际的期待;以规则提高标准的方式防范操作中的降低标准会引发规则指引的混乱。在高度盖然性的"高"标准确立并严格适用后,未来中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的作业应主要指向"降低"而非"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对经验法则的基本界定经验法则,是指人们通过长期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形成的对客观外界普遍现象与通常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在观念上它属于不证自明的公认范畴,除非有证据能够充分地证明,经验法则不适用于某一特殊情形,从而形成经验法则的例外规则。实际上,作为一种悖论,凡事都有例外,在许多场合也被人们普遍接受为一种经验法则。经验法则与某一事实真相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关系和证明关系。由于存在一种定型化的思维模式,在许多情形下,从表象上经验法则几乎等同于某  相似文献   
7.
问:前不久,我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台某国产品牌的豆浆机。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于是我便将这台豆浆机拿到当地的售后服务中心修理。该售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台豆浆机是假冒他们公司的产品,所以他们没有义务给我修理,同时还给我出具了证明,让我找商家解决。我拿着这个证明和当时购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富有民间色彩的民间借贷案件为例,论述了将民俗习惯适度运用于司法实践中,将不仅有利于案结事了、化解纠纷,更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针对目前民俗习惯领域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缺乏的现状,文章就民俗习惯在民间借贷案件中事实认定的作用以及实际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疫学因果关系的刑事证明责任应由检控方承担.疫学因果关系的实体法功能在于确定作为刑法因果关系基础的条件关系的存在与否,高度盖然性是限制其适用、避免扩大刑罚处罚范围的条件.疫学的高度盖然性是建立在统计观察分析基础上的客观联系,并非推定因果关系.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并未确立疫学因果关系证明责任转移的原则,日本《公害罪法》确立的是相当性证明责任的转移,而非针对条件关系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由于立法的语焉不详,实践中法官对待经验法则的态度呈哑铃型的极端:避用和强用。鉴于经验法则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独特价值,我们认为极端型适用模式并不可取,构建并完善该制度及其配套机制以充分发挥其功效才是司法者应有的态度,本文以司法实践中部分典型民商事案件为视角,缕析了经验法则的适用现状、困境,解构了经验法则的属性、局限,建构了合理适用经验法则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保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