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法律   1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黄姜薯蓣中提取皂素工艺的生产流程,分析其火灾危险性及存在的问题,从厂房的平面布局、耐爆框架、通风除尘、泄压、自动消防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消防设计上应注意的事项,完善皂素提取工艺的防火设计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粉萆薢和绵萆薢中薯蓣皂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Gemini C18(250 mm×4.6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0.8 ml/min;柱温:30 ℃。结果 薯蓣皂苷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7.8~156.0 μg/ml(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9%、97.82%。结论 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萆薢类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量表的方法,评价加减薯蓣丸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及老年病科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肾精亏虚证患者各20例,另选认知功能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老年期痴呆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加减薯蓣丸治疗。对老年期痴呆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受试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痴呆证候分型量表(syndromes differentiation scale for dementia,SDSD)评估及1H MRS检查。结果 加减薯蓣丸显著升高VD及AD患者降低的MMSE评分(P<0.05),降低其升高的SDSD评分(P<0.05),但对ADL评分的改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1H MRS检查表明,加减薯蓣丸显著升高VD和AD患者双侧额叶下降的N 乙酰天门冬氨酸(N aspart acetyl,NAA)/肌酸(creatine,Cr)水平(P<0.05),而降低双侧额叶升高的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Cr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减薯蓣丸对VD患者和AD患者MMSE、SDSD、ADL评分和双侧额叶NAA/Cr、Cho/Cr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改善轻中度老年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机制可能与促进损伤的神经细胞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海马组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减薯蓣丸对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复制慢性脑灌注不足模型,应用尼氏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AMPK及p-AMPK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较浅,神经锥体细胞数减少,海马组织p-AMP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加深,锥体细胞数量增加,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AMPK和p-AMPK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损伤后,AMPK过度激活,出现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加减薯蓣丸可抑制海马区AMPK的激活,减轻海马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减薯蓣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区髓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oyeloid cells 2,TREM2)、Iba1蛋白表达水平及对Iba1+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双侧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建立AD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并设正常组进行对照,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大鼠每日给予加减薯蓣丸10 g/kg灌胃,连续灌胃4周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TREM2和Iba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标记Iba1+细胞数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REM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TREM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b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中药组海马区Iba1+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可能通过影响海马区TREM2及Iba1蛋白水平的表达,增加Iba1+细胞数量,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夏枯草、薯蓣为例 ,探查铅 (Pb)、镉 (Cd)、汞 (Hg)、砷 (As)在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方法 :采用湿法消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b、Cd ,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结果 :夏枯草和薯蓣不同部位都含有Pb、Cd、Hg、As ,其中Pb的含量最高 ,两植物中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 :Pb >As≥Cd >Hg ;Pb和Hg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高低顺序是 :叶 >根 >茎 >果穗 ;Cd在两植物根部含量分布最高 ;As在两植物中有不同的分布。结论 :Pb和Hg主要分布在吸收部位 ,叶受其污染最为严重 ;Cd主要贮存于 2种植物的根部 ;果穗中重金属含量分布最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区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VD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VD模型。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加减薯蓣丸、尼莫地平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6周。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区GSK-3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区Cyclin D1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下可见中药组、西药组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Western blot和荧光免疫法显示,中药组、西药组VD大鼠海马区GSK-3β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Cyclin D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GSK-3β、Cyclin D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可能通过激活Akt通路抑制GSK-3β表达,上调Cyclin D1表达,从而保护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