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4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裁判要旨】借条空白处的公司盖章应由公司承担反证义务,公司无法证明借条空白处盖章的合理性,应承担相应责任。债权人主张盖章公司应承担担保责任,但未尽到审查公司担保决议的义务,公司应承担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的补充清偿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举证证明公司财产独殳于股东个人,不能证明的,应在公司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在交通事故医疗费用承担医院与伤者是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院与交通肇事者和保险公司是事实上、法律上形成附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交通滋事人、责任保险人与医院是法定债权、债务关系。医院与伤者、交通滋事人、责任保险人之间的债权、债务性质为不真正连带之债。  相似文献   
3.
于永军 《前线》2013,(10):78-78
今年7月底,中纪委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作出通报,产生了积极的连带效应。各地纪委、监察部门相继抓住各辖地中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作出了严肃处理和公开通报。  相似文献   
4.
类似的必要共同诉讼:厘清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毅鹏  龙丹丹 《求索》2014,(2):171-174
我国许多学者针对连带债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建立类似的必要共同诉讼制度。但在德国和日本,连带债务案件r般按照普通共同诉讼处理。基于这种认识误区,有必要对国外共同诉讼理论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精确地厘清其概念、范围及适用情形。通过对制度的厘清及比较分析,消除理论误区,为我国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维权·保障     
《兵团工运》2016,(4):40
正什么是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为不完全行为能力。在我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已达到一定年龄而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公民和已达法定成年年龄,但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6.
曹某酒后请朋友王某代驾,到家后让朋友开他的车回家。不料,王某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将梁某的车撞坏。这一损失该由谁来赔偿?法院判决,被告王某、曹某连带赔偿原告梁某各项损失共计35200元,车辆所有人某贸易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原告梁某诉称,2010年12月27日午夜时分,王某驾驶小轿车由南向北闯红灯行驶,与其驾驶的小客车相撞并造成其车辆损坏。经认定,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王某承担车辆修理费6  相似文献   
7.
袁仕祥 《法制与社会》2011,(31):114-116
不真正连带债务具有不同于相关数人之债的特征和类型,各国逐步形成了处理此类案件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作为一项独特的债务形态,不真正连带债务与连带债务、按份债务、安全保障中的法定补充债务、无意思联络侵权行为间既存相似,更有区别。不真正适带债务广泛存在于我国的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准确分辨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将有利于此类纠纷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珠海微博舆情数量少、焦点散、强度低.这根源于本地微博应用的一些基本特征:用户的特定化、以强连带传播为主、意见领袖影响力有限等.由此造成了舆情的地方化、群组易于对立、传统媒体作用凸显等基本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9.
10.
宋瑞芳 《法制与社会》2010,(32):260-261
不可分之债是指以不可分给付为标的的复数当事人的债。对于"不可分之债",许多学者都有用"熟悉的陌生人"来形容,说它是陌生人,是因为在我们所学的教材中根本没有关于"不可分之债"的概念,在理论上我们都见不到其踪影,在实践中我们更能可想而知了。说对它熟悉,是因为在一些比较法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可分之债、不可分之债以及连带之债的分类。但是我国的民法并没有关于"不可分之债"的规定,在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也仅仅是在第86条和第87条分别规定了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但是在梁慧星教授起草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中,在第22章"债的种类"中又分别规定了按份之债、不可分之债和连带之债,可见,不可分之债在我国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那么到底什么是不可分之债;它与连带之债等是什么关系;在我国将来的民法典中应不应该规定不可分之债等,如果规定又应该怎样协调与我国已经有所规定的债的种类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