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著作邻接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著作邻接权已从作品的传播者权扩大到非作品的传播者权和事实与数据的传播者权 ,著作邻接权的评价体系趋于多元化。从区别于作者的智力投入到与作者相同但程度较低的智力投入 ,以至重大投资标准的出现。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原创性标准也应不断提高 ,因而著作邻接权地位在信息社会就越显重要。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是以法律关系的客体(作品)为逻辑起点发展出的制度体系,而邻接权的逻辑起点则在于法律关系的主体(作品传播者)。这一差异是解决著作权和邻接权关系的重要理论工具。基于此,本文对两个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明确提出:原作品的著作权人不可能成为相应的邻接权主体,而所谓"信息网络传播者权"也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张晔 《科技与法律》2007,(6):113-115,112
“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一直是信息化时代来临之后,自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产生以来倍受关注的焦点。早在2002年,就有北京大学学者陈兴良诉国内某“数字图书馆”运营上的案件。在国外,曾经引出巨大争议的美国谷歌(google)公司雄心勃勃的“图书馆”计划,也因为各方巨大的争议于2006年初搁浅。这些案件和事例聚焦的是文字作品数字化之后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有效行使和收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陶 《法学》2016,(4):99-110
面对媒体融合带来的制度失灵,德国报刊出版者产业驱动立法,创设出独立的"报刊出版者邻接权"。就我国而言,在对待域外经验的立场和方法上,学界往往仅注重对规则本身之评析,而忽视从制度生成层面结合一国特有的法制传统和文化因素进行比较法考察。通过分析可知,报刊出版者邻接权是德国立法者针对媒体融合在本国的具体问题,在对既有实定法律秩序和学理沿革进行体系性考量的基础上作出的破解德国相关制度失灵的对策。其立法行为本身的价值阐释和逻辑论证应为我国学界所重视,但其应对制度失灵的具体策略因具有本土性,不宜为我国所采纳。应以媒体融合在我国的问题表象为指引,结合既有规则体系和制度传统,思考我国相关制度失灵之内在机理,完善对新媒体时代中报刊出版者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文艺汇演的各个节目以及作为整体的文艺汇演属于作品。从文艺汇演的各个节目与作为整体的文艺汇演的关系来看,文艺汇演属于汇编作品。有关组织、参加文艺汇演的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受《著作权法》调整。演员在文艺汇演中起着不可替代或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演员的利益保护应有所倾斜。  相似文献   
7.
古文点校的本质在于最大程度复原古文原意,因此必然受到上下文内容、时代背景、历史事实、古文语法等诸多限制,点校青在事实上无法做到任意取舍,在表达结果上必然是趋同的 . 而只存在有限表达方式的智力成果不能构成作品,对于此类智力成果的保护,可以寻求邻接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论影视作品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三强 《知识产权》2010,20(2):16-22
以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为中心,选择了与影视作品密切相关的四个法律关系进行研究.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影视作品作者与著作权人、影视作品与基础作品、整体影视作品与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和影视作品与后续演绎作品的法律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在理论上厘清了影视作品的内涵与外延,明确了解决影视作品与其他相关作品关系的法律准则,并对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和提高司法、行政效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文物修复引发的著作权纠纷实质是修复主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其核心问题在于判断修复成果是否具备独创性。借助独创性层次理论可以科学建构作品的概念,却得出文物修复成果不可认定为作品的结论,引发狭义著作权难以保护文物修复成果与修复方智力劳动之困境。尝试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版权的立法制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分析引入制版权的正当性,从词义、制版权建构的法律关系等角度考察,可将其纳入邻接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上看,先有邻接权,后有著作权。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著作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现实中,传播者的利益总是优先于著作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法理中,著作权法对创作的鼓励是通过让创作者在作品传播过程中可以获得利益来实现的。为了让新媒体——网络更好地为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我们要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设计一些适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