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6篇
法律   1009篇
中国共产党   135篇
中国政治   247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3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正值物权法制定之际,这也许是对物权法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最好时机。很多概念和原则往往已在教学之中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如果对之缺乏清晰的历史认识和反思,就无法明了其产生的条件、意义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功能,难免受盲人摸象之讥。本期热点笔谈之目的,即是期望在这方面作一尝试,希望能为学界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也希望对物权法具体制度的研究有所裨益。本期笔谈由华东政法学院金可可博士筹划并组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2.
就民营企业融资而言,最合适的融资方式是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目前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法律障碍,已成为束缚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顺利进行的瓶颈,完善间接融资的法律制度,扫除相关法律障碍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边双燕 《河北法学》2002,20(3):130-132
占有是一项重要的物权法制度 ,而我国现行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做出规定。为了完善我国物权法 ,必须明确占有的本质、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其中融资困难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必须改革金融制度 ,拓宽融资渠道 ,完善融资体系 ,进而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5.
程衍方  张辉 《小康》2005,(3):44-44
中国曾经有句特色口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宅作为一种社会财富的形态,通过对它的占有、分配及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肃削     
剥削是政治词汇,过去经济学中很少使用,因为很难界定。直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人们才根据剩余价值理论,较准确地界定了剥削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7.
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及全面审查原则的存在,部分被害人享有了通过民事上诉引发刑事二审之权利,这种上诉权引发了若干法律适用之尴尬。赋予被害人独立的、直接的上诉权是解决此问题之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间接正犯 ,是指利用他人为工具而实行犯罪的情形 ,其实行行为是指利用者的利用行为和被利用者的身体动静的整体行为 ,其犯罪预备是指将他人作为犯罪工具加以利用实施犯罪之前的准备行为 ;其犯罪中止是指利用他人犯罪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其犯罪未遂是指由于利用犯罪行为人以外的其他原因而使犯罪行为未实行完毕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英语精读课程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加强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用提问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牟成文 《理论月刊》2005,3(1):34-36
有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和谐共生,而排除人对自然的占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和谐共生与占有之间是统一的: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在本质上是占有的;人的需要又可分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人对自然的占有也可分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只有不断提高和发展人的合理占有能力,才能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