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1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试析东亚的区域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国际观察》2002,(6):55-59
区域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发展的潮流,东亚也概莫能外.本文就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同时指出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动力和特点.东亚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都比较特别的区域,区域内的合作有着自身的困难,本文也在其发展的障碍和克服障碍的措施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区域主义是一种政治过程,为的是促进国家经济政策的合作和协调。就东北亚区域整合而言,中日韩各有其地缘经济策略,因此中日之间的联盟短时期内不太可能实现,日韩两国已就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进行了会谈,但两国均极力保护其农业部门,日后如达成协议其内容值得关注,中韩之间目前还没有双边协议,东北亚三国的三角联盟目前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3.
1月13-15日,东盟系列峰会(第十二届东盟峰会、第十届10+3峰会、第七次中日韩峰会及第二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宿务召开。在会上,相关国家竞想抛售其东亚合作战略,既主张强化经济和非传统安全联系,更注重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地位,峰会呈现出大国在东亚地区既合作又竞争的新态势,进一步折射出区内外大国竞相角逐东亚舞台的战略盘算。  相似文献   
4.
我很高兴来到万象,与各位同事再次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东亚合作的未来。首先,我谨对东道主周到热情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提出以来,学界和决策部门对其建立的可行性仍持怀疑态度。本研究率先采用惩罚性样条滤波(Penalized Spline Filter)对中日韩实际产出变量进行分解,计算了周期项的相关系数和滚动相关性并检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探讨建立三国自贸区的可行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日、中韩间同期相关度低,但日韩间具有显著的同期相关性,并自1998年趋强,三者之间无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笔者认为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角度来看,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时机尚未成熟。建议可以先尝试建立日韩自由贸易区,逐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者聪 《人民论坛》2015,(5):230-232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运行,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中日韩三国自贸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的动因和成功运行的经验,对中日韩三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立凡 《小康》2012,(6):110
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规模仅次于北美自贸区和欧盟的东北亚经济圈开始搭建贸易大幅增长的巨大空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会是一场马拉松,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8.
邝梅 《东北亚论坛》2015,(1):21-29,127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东亚FTA一直滞后于欧美地区。近年来,东亚FTA非均衡、多层次的FTA格局进一步强化。中日韩FTA进展缓慢,RCEP与TPP交叉重叠,双边FTA层出不穷。影响东亚FTA格局的因素不仅是FTA的经济收益,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后金融危机与后冷战时期"再全球化"和多极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应加强东亚FTA战略与安全战略的协调,在促进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安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实现东亚FTA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陈维 《国际展望》2016,(1):76-97
城市外交是当前中日韩三国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际、国家和地方三个层次考察中日韩合作中城市外交的发展动力,发现全球化、国家激励和地方主导三个因素共同推动着中日韩城市外交的发展。在保持友好城市双边交往的基础上,中日韩通过建立论坛机制、搭建协作平台等形式,将友城外交推向深入,并积极发展基于议题领域的跨国城市网络,推进城市外交发展模式的完善。目前,中日韩城市外交在加强沟通、完善全球治理、塑造区域认同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受制于东北亚政治局势以及城市外交本身的限度。加强在观念、机制和能力层面的持续建设,是中日韩未来城市外交稳步推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5月28—29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天津静海县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财团法人日中经济协会、韩国循环资源流通支援中心协办的首届"中日韩循环经济论坛"在津举办。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官产学研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城市矿山·循环子牙"为主题,共同探讨三国在循环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