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昌法 《党史纵横》2013,(5):21-23,59
1979年4月,一部生动描述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的人物传记,在中国内地出版。不过,该书的作者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革命的热烈赞颂和同情者,美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而且,这部著作在当时也不是一部新作。如果从最早问世的日译本(1955年出版)算起,距时也有20多个年头了。中文译本校者在序言的第一句,就用了极具时代特色的语言说:"《伟大的道路》中译本终于和我们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粉碎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一个胜利成果。"一  相似文献   
2.
孔力 《检察风云》2011,(6):56-57
残疾人挑战“吉尼斯” 上世纪80年代,《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译本传入中国,这本书使很多中国人梦想成真,他们刷新一个又一个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吉尼斯纪录同样也让洛阳市瀍河区休学在家的张大勇着迷,他买了一本《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相似文献   
3.
一、西方古典经济区位理论论著概况"区位"一词源于德文复合词"standort",首创于1882年,"stand"意为"站立"、"位于","ort"意为"地点"、"场所"、"位置","standort"意为"站立之地"、"位于……(地点)"。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是1920年8月在上海首次公开出版的。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起过极其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1920年7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它的任务之一是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以便为建党奠定思想和理论的基础。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5.
著者在该书《中译本前言》中写道:“这一系列的讲座主题是后现象学和技术科学。我先从后现象学的问题开始,描述了现象学和实用主义的融合如何适用于分析科学和技术。然后我简单回顾了科学和技术的变化历程,我将两者的融合称为技术科学。在第三讲中我以成像技术(imaging technologies)作为具体例子,表明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转化了知识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陈森 《中外法学》1979,(5):74-76
一个半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各国法学家和史学家纷纷加以评论并被誉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的《拿破仑法典》中译本,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公开发行.《拿破仑法典》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胜利之后,为了统一民法典的需要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尽管法国是个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但是它所施行的法律是很不统一的.当时,法国南部为成文法地区,主要施行罗马的《尤斯蒂宁法典》;北部为习惯法地区,主要施行1580年修正的1510年的巴黎习惯及1509年  相似文献   
7.
苏力 《北方法学》2009,3(1):106-113
当读者看到本书中译本之际,不知道是否还可以说,这是波斯纳法官的最新著作:因为他的《法律与文学》第三版已预告“即出”。尽管讨论的主要是美国的法官和司法,本书对于中国当下的法官、法学人乃至法律人却都有重要的实践和学术启示、参考甚或是指导意义。我先简单概括阅读后感受最强烈的,尽管未必是波斯纳着重传达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8.
早就在书店里看到过有关美国名律师丹诺(Clarence Darrow,1857—1938)的书,但一直没有买,甚至没有翻看。我想一定是中译本在书名中加上的“舌战大师”“辩护大师”一类的字眼阻碍了我。的确,我对纯粹形式的舌战技巧和辩护策略不太感兴趣,在我看来,这类技巧和策略在丹诺那里也远不是最重要的。他的确有一种雄辩力,但这更多的是出自一种浑然天成而非有意为之。他自然很好地运用和训练了这种天赋能力,但他性格中的核心是一种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的同情心和为正义斗争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为根据,抽取其中比较典型的比喻句作为文章的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三个中译本中与其对应的译文,来进一步探讨哪个译文更合适,从而总结了日语中的比喻句翻译成汉语时应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及其原因。以期为今后日语比喻句的汉译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0.
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柯茨将《国际歌》译成俄文,只选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节。1918年,《国际歌》被苏联定为代国歌,一直使用到1944年,都只有三段歌词。1952年,联共改名为苏联共产党,但《国际歌》一直是联共和苏联共产党的党歌。不过,仍然只有三节歌词,中译本也只选用了这三节歌词。被省略的三段歌词的大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