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希友 《新长征》2007,(12):46-47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年来,我们伊通满族自治县地税局坚持渗透、延伸、拓展三管齐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队伍建设、税收征管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作用,使全系统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永生 《新长征》2014,(4):30-31
在葱笼的青顶山脚下,在清凌的伊通河源头,行一个风光旖旎的小山村——榆树村,由墙红瓦的农家小院,宽敞整洁的村屯街道,别具特色的文化广场,  相似文献   
3.
张国东 《新长征》2014,(2):45-45
伊通满族自治县在日前进行的县管领导干部考察工作申,注重从评价内容、时间、空间上了解干部的德行情  相似文献   
4.
施立学 《民主》2010,(4):42-44
走进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在七座火山环绕,排列如高天北斗而被誉为“七星落地”的伊通河西岸,有一座具有北方民族建筑风格与特色的仿古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5层,配楼2层,气势宏伟,典雅大方。整座大楼向两侧延伸,酷似神鹰展翅,蔚为远近大观。这就是中国博物馆·伊通满族自治县分馆。  相似文献   
5.
刘立国 《新长征》2008,(11):45-45
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增强农村党员致富带富本领为突破口,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科技带动、党员互帮等一系列措施,做好“三篇文章”,推进农村党员致富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立国 《新长征》2011,(4):37-37
伊通满族自治县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后,在巩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同时,积极拓展功能,努力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作用,有效增强了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7月22日至24日,四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宣晓春带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相关人员,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到铁西区、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铁东区、双辽市的21个村镇对"五清、十建、三化"工作实地调研,并对这些村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的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就新农村建设,调研组强调要坚持正确方向,始终把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基本方针,抓住生产发展的根本,统筹推动城乡规划、土地确权、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资金整合、科技带动等重点工作;要  相似文献   
8.
杨传利 《新长征》2014,(3):51-51
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宗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组织加固,创新设置。从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能建必建”为原则。大力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和“基地+支部”、“党员+农户”模式.将党组织设置到产业链上和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中,通过优化组织资源配置,实现以强带弱,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9.
薛涌 《党建文汇》2007,(2):26-26
为使无职农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从今年开始,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在部分村试行党员“承诺卡”和“积分卡”管理。年初,根据镇、村全年中心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每名党员结合实际向群众做出承诺,明确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达到怎样效果,然后填写在承诺卡上。并制定了百分制量化考核标准和细则,以积分卡的形式发放到每名无职农民党员手中。  相似文献   
10.
刘立国 《新长征》2009,(12):64-64
伊通满族自治县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创两建”活动为总抓手,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农村党员先进性,创新方式,强化措施,使党员接受教育经常化、发挥作用载体化,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