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少年依恋研究领域的丰富和发展是以其测量方法的发展为基础的。目前主要有6种普遍使用的青少年依恋测量方法: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父母联结测量(PB I)、父母依恋问卷(PAQ)、成人依恋访谈(AAI)、成人依恋问卷(AAQ),以及青少年依恋问卷等。  相似文献   
2.
从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海尾湿地公园归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无限的依恋之中。就像面对一个深爱着的女子,总有千般诉说不完的话语,总有万种倾诉不尽的恋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中的孤独感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试着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途径:改变预期;学习社交技巧;改变依恋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过程中,父子游戏是父亲与孩子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父子打斗游戏(rough-and-tumbleplay)又是父子游戏的主要方式。父子打斗游戏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使孩子积极地面向外部世界、鼓励孩子的服从性、发展孩子的竞争技能、降低孩子的攻击性、促进父子之间的激活关系和依恋关系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5.
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理论上分析和理解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应对和处理少年犯罪的基础。本文从社会学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互动以及社会依恋与少年违法犯罪生成的关系,以期揭示少年违法犯罪形成的原因,从而有助于保护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徐静 《当代贵州》2009,(8):51-51
<当代贵州>于我,有点像一个我越来越依恋的爱人,平淡中相识,认可中相知,依赖中难舍.常常是默默无言却又情意深长,而往往于细微之处体现丝丝真情.  相似文献   
7.
依恋是亲密关系提供的强烈、持久和亲密的情感联系。早期经验的依恋形式深刻地影响着日后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本文回顾了四种传统的依恋理论,对其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从认知、人格、神经生理等新视角解释依恋,介绍了依恋的跨文化研究、依恋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最后指出了依恋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次调研活动在代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上海市成年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抚养同儿童依恋行为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解读中国当代代际关系。在研究结束后,给出了定性的关于上上海市成年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抚养同儿童依恋行为关系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为:隔代抚养会削弱母婴依恋;隔代抚养会增强祖婴依恋;隔代抚养与降低母亲责任感以及增强祖辈责任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在有条件的隔代抚养模式下,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并不会趋于复杂化;中国传统文化、人口和生育政策的变革、性别角色转变、家庭类型的转变、家庭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文化教育程度均对中国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特别是高风险学生的学校适应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关于师生关系的第二代研究采用多元及整合的理论理解师生关系,聚焦动态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及对学生的影响。论文从师生关系的理论框架、师生关系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和改善师生关系的干预方案等三个方面回顾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相关,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阶段关注不同的心理成长内容,帮助孩子解决不同的心理问题,为孩子创造很好的身心健康的环境使其发展为心理健康的、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