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名闻中外的旅游胜地——平遥古城的古县衙大堂前,几乎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表演,一位古县令操着抑扬顿挫的北方腔音升堂断案,"和谐社会"、"双规"等现代热词不时"穿越"到表演现场,引得观众哄然大笑,那干练睿智的断案技巧、抽丝剥茧式的缜密推理,令人为之击节叹服。尽管县太爷断的案子时有不同,但勤  相似文献   
2.
高卧     
冬天最惬意的事,莫过于高卧。高卧者,舒适之睡也。能睡到上午九点钟阳光摸脸,乃至十点钟太阳打屁股,实在奢侈而美好。《晋书》里说陶渊明有微博式的文字云:"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陶老头的日子十足神仙,盖因无官一身轻。即使为官,陶县令也算一方小诸侯,县衙里谁也管不了,想睡就睡。等到辞官归田,村巷犬吠、竹梢鸡鸣,正好催眠,睡入深处就必然  相似文献   
3.
明代有一个叫张释的书生,早年在县衙里做小吏,和他一同在县衙里做小吏的,还有一个叫朱震的书生,朱震很有才华,因此恃才做物,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4.
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是河南内乡县衙县衙的二堂上悬有一副匾额"琴治堂"。导游介绍,"琴治"这个词出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一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来多用以形容领导者知人善任,政简刑清。典故是这样的,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和巫马期曾先后出任单父(地  相似文献   
5.
宋明晏 《前线》2016,(4):92-93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山东省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讲到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悬挂在河南省内乡县老县衙"三省堂"的一副对联,撰联者为清康熙年间的内乡知县高以永。习近平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代官员喜欢创作楹联,悬挂于官署内以自赏。这些楹联或概括治地的地理位置,描写山川名胜,或申明施政宗旨,以官箴戒约自勉。总而言之,这些楹联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和传播,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县  相似文献   
7.
火烧亲夫     
何进 《江淮法治》2013,(16):37-37
古时潮州有个商人名叫姜逢时,娶妻谭氏,生有一个儿子名叫姜启。姜逢时经商多年,家境很是富裕。在姜启十六岁那年,姜逢时为儿子娶了一个很贤惠的媳妇,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可是这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却没有料到谭氏竟突生急病去世了。自谭氏去世后,姜逢时难免形影孤单,这样子过了有几年,有好事者就劝他再娶一个妻子,姜逢时担心后娶的妻子为难姜启夫妇,就一直没有提起这个事。后经人介绍,就娶了一个丈夫死了不久的年轻寡妇邵氏。邵氏刚过门到姜家的时候,行为举止都很小心,但一年过后,邵氏见姜逢时年老体弱,自己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就逐渐快快不乐  相似文献   
8.
王洪武 《今日浙江》2007,(18):62-62
清代诗人,《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在任江宁县知县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有一天,一名已许婚城中李秀才家的女子,被一阵飓风刮到离城90里处,好心的村民们发现后将她送回家.李秀才不相信风能刮人90里,遂怀疑此女是私奔,便到县衙控告,要求官断退婚.  相似文献   
9.
银牙签     
何进 《江淮法治》2013,(4):37-37
明朝年间,有位姓王的浙西人在福建闽侯县担任县令。一天,有位叫朱阿坤的乡下人到闽侯县衙来告状,控告县绅李不凡强占他两匹布不还。王县令看完状纸后就仔细询问朱阿坤,朱阿坤向王县令说了事情的经过。据朱阿坤所说,他今天才粜了几石谷米,在县城换了两匹布,打算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习近平、李克强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河南省内乡县的古代县衙内保存完好的"三院禁约碑"赞不绝口,因为它堪称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对我们今天反对享乐主义与奢糜之风具有非常强烈的警示和启发作用。古时的公务接待据史考证,秦始皇建郡县制以后,县官衙门就出现了接风饯别等宴会。县官衙门的"公务接待"既频繁又具体,堪称中国官场接待文化的缩影。尤其是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