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9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方 《政府法制》2012,(29):21-21
据西班牙电视台9月16日报道,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瓦伦西亚开设了一所“妓女学校”。据悉,该校课程长达一周,学费为100欧元。该校广告一出即有将近100名女子前往报名。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灾难的历史上,日军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应该列在历史耻辱柱的榜首。人类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用电影这一特有的艺术手段,来反思这段历史。在这类电影题材中,《金陵十三钗》无疑是一朵奇葩,鲜艳夺目。  相似文献   
3.
小冬 《政府法制》2012,(33):29-29
瑞典:开启一种模式 瑞典在1999年通过了一项处罚一切形式嫖娼行为的法律,但不处罚卖淫行为。瑞典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将嫖娼有罪化而不处罚卖淫行为的欧洲国家。该法律规定的罚金同嫖客收入成正比,最高刑期6个月。  相似文献   
4.
威尼斯如何回忆"威尼斯之女"?一部同名电影,把"威尼斯之女"的生活写得如诗如画,早上陪贵族们比剑,晚上和国王们上床,生死关头,心爱的男人为她挺身而出——谁信呀,他连娶她的勇气都没有。曾经痛恨她的,男人的正妻,在临终前忏悔自己的嫉妒,请求她的原谅。嗯,大圆满了。荷兰怎样评价它"市民与妓女"的年代?十七十八世纪,阿姆斯特丹作为"娼都",大量海员和商人出没,带来  相似文献   
5.
阿零 《政府法制》2014,(27):34-34
身为歌伎,却有着男人都不及的智慧和胸怀,其实古来有之.能不能救国,和愿不愿行动并不对等.因此,在国破家亡山河不存的时势下,任何看似疯狂的行动都有其合理性.一位妓女会拥有怎样的梦想?成为花魁,赚很多钱,遇上一个贵公子、痴情才子或是商贾巨富,上岸从良,过良家妇女的平静生活……这些都极有可能,也在常理常情之中.但是,一位妓女如果怀抱救国梦想,那简直就是疯狂,甚至多少有点让他人难堪.  相似文献   
6.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3):81-81
"唐行妇"在虹口走过,被日本史学界视为"日本女性的性哀史"。有一朋友看到上海方言大热,就开始搜集方言童谣,前几天打电话问我:"三三摸亮,摸到天亮"是什么意思?哦!连这个也逮住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经常唱的,不过要是被大人听到,就会遭来一顿训斥:"黄色下流。"它下流在哪里?大人又说不上。我也是多年前看了一本书后恍然...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本来是一个贫穷善良的乡村姑娘,来到巴黎后不幸沦落风尘。阿尔芒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也是玛格丽特惟一真正爱过的人因为在她得了肺病时,只有阿尔芒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照顾她,她把阿尔芒当成了理想的情人。为了还债,玛格丽特卖掉了自己的马车、首饰等物品,并不找阿尔芒要一分钱。然而两人的新生活好景不长,阿尔芒的父亲责备儿子败坏了家庭的名声,要他抛弃玛格丽特,但阿尔芒拒绝了,可是玛格丽特却又莫名其妙地离开了他,与伯爵重归于好伤心的阿尔芒于是在舞会上当面羞辱玛格丽特,又写信去辱骂她;但玛格丽特并不嫉恨阿尔芒,反而与他重修旧好。然而第二天阿尔芒却送来500法郎的钞票作为"度夜价钱";备受打击的玛格丽特终于在爱情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死。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诗人一向有“骚客”之称。从字义上来看,这种骚客当然是忧国忧民的样子。但如果从青楼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诗人还真的“有点骚”。女人挂在嘴边的话是,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妓女想来会说,写诗的男人没有一个不骚的——我是骚货,你是骚客。  相似文献   
9.
马慧芳  高延春 《党史文苑》2008,(2):11-12,1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从根本上废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娼妓制度,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封闭、取缔妓院,严厉惩处妓院的老板、领家和鸨母,并对妓女实行集中收容改造,从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彻底根除了这一社会丑恶现象.研究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废除娼妓制度的政策措施,对于今天预防和打击卖淫嫖娼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有一张叫做《小春秋》的小报,其在1949年6月24日,登了一则小新闻,好像就是为这裙子与经济定律做实证与注脚的。这天,存冯家码头一家施粥厂里,来了一位女士,只见她:头上足烫着的波浪式头发,穿着一件红色格子布短上衣,青羊布长裤管,和一双白缎子绣花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