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布迪厄的场域和资本的角度可以看出,由于权力场对文学场的控制逐渐松动,以及财政支持政策的逐渐撤离,文学场更为自主,但同时迫于财政压力向经济场倾斜。本文分析了文学场中的期刊和出版社的演变以及它们应对经济场的压力而采取的举措是如何让"80后"少年写手进入文学场的。同时,文学场的新变化也促成了"80后"作家的发生发展。此外,"80后"作家本身的惯习也对他们能成为一个现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法律规范性来源的回答构成不同法律理论学术传统之间的区别,也是法律领域中认识法律现象、展开深入讨论的基础。在延续法律实证主义对法律的权威与效力进行强调的进路之下,在对法律实证主义者尤其是哈特"社会规则理论"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麦考密克的法律制度规范性理论通过分析规则与习惯的关系,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惯习性规范"概念,填补了规则与习惯间的缝隙,为认识法律的规范性来源问题做出了贡献,也推动了法律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中国农民心理文化惯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东 《桂海论丛》2008,24(1):79-82
文章以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农民身心图式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日常习俗等心理文化因素展开哲学探寻,具体分析我国农民文化惯习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构建现代化农民心理文化惯习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立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甫一制定出的法律就遭到质疑甚至普遍的批评.这不禁让人思考,难道立法者对这些不足和缺陷都视而不见吗?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立法,进而决定了法律的样貌呢?场域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以<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制定过程为例,回到立法的场景中细致考察这些因素,我们或许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和评价立法.  相似文献   
5.
6.
蔡超 《学理论》2023,(6):34-38
在近代西方由神权政治转向世俗政治的过程中,启蒙思想家提出并完善了一种契约国家理论。柏克从惯习的角度对契约国家理论展开了批判,认为实际的国家形态是由不同世代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建立在一系列的传统惯习基础之上。在思考政治问题时必须给予惯习充分的尊重。黑格尔从伦理的角度对契约国家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真正的国家应该是承载着伦理精神的功能性实体,个人只有借助国家环节才能够安放现世的自由。伦理国家应该不断发展出国家理性。契约国家观表达着个体主义的进步主义立场,惯习国家观表达着社群主义的保守主义立场,伦理国家观则表达着社群主义的进步主义立场。三种国家观的分别,大体构成了现代政治思想谱系中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的分野。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法律无疑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但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现象。"我们声称法律既是社会性的又是规范性的,其实是想说,法律是一种社会制度,但这种社会制度可以系统地生发(或者至少可以生发)出行为的理由(reasons for action)。"〔1〕正是由于法律所  相似文献   
8.
虽然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刑罚制度改革建议被提出,但多被立法者与司法者冷落。从实践社会学的角度看,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三:我国尚缺乏一个能够有力推动刑罚制度改革的场域;研究人员在智识结构上缺乏实证知识,其关于刑罚制度改革的建议不具有实证根据的支持;改革建议接受者具有重视上级指示的惯习。要使刑罚制度的改革建议不被冷落,刑事司法机构及相关机构应公开相关信息,在大学开设实证方法教育课程,促进刑罚制度改革建议论证的科学化,同时应选拔专业人员行使刑罚权。  相似文献   
9.
“场域”、“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中心概念。布迪厄不仅阐述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涵义而且也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场域—惯习”理论中的“中层理论”、关系性思维、“双重存在观”、“地方性知识”和场域的自主性生成等在社会科学创新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优秀传统家风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是中国古人对于家和人旺等传统家庭观念的集体认同,它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基本遵循的家庭伦理秩序、道德风貌和文化风范等。在当代中国社会,传承和构建优秀家风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布迪厄"场域—惯习"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我们试图探究中国当代家风的新范式——在审视和扬弃传统家庭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与家庭的场域联系,从而使得个人惯习在道德的教育与践行之间达成一致的当代家风范式。通过研究,力促社会与个人之间形成关系性的双向互动,进而达到完善家庭乃至社会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