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正有专家表示:"这么多人在这个官场称谓上‘钻研’,说到底,是虚荣心在作怪,还是官本位思想没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官场上的称呼最开始是称同志,领导之间也有直呼其名的,如恩来、少奇、小平等,这种比较亲切的称呼,体现出在一个党内,为了一个事业,超越官职大小的一种关系。其实,官方正式文件和场合中从未有过"官员"的称呼,更多是用"干部"和  相似文献   
2.
变味的称呼     
一处温泉开业,跟朋友前去尝鲜。大门口,身穿开衩旗袍,露出白皙大腿的迎宾小姐口吐莲花:“贵宾,您好!”朋友无所谓地点点头,我却很不自在。  相似文献   
3.
怀念父亲     
正父亲去世一转眼已经五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我眼前。父亲年轻时,在大车班赶大车,他为人真诚、工作认真、积极上进,很快就担任了大车班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班长"这个称呼伴随了他一生。上个世纪70年代,父亲在山区放羊。一天中午午休时,父亲突感右半身异常不适,一起工作的同志急忙开车送往医院,那时道路坎坷不平、路途遥远、医疗条件差,父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封建帝王的称呼具有独一无二的专属性。由于时代、民族、习俗、避讳、语言等差异,在自称、他称、谦称、尊称、雅称、俗称及生前死后的称呼方面,也有诸多变化,这就为后人了解历史人物带来不少困惑。  相似文献   
5.
魏秀堂 《台声》2011,(3):31-31
2月7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春茶会上表示,现行“政府”文书上面,经常出现“中国”二字,但是这种称呼方式,不符合两岸“九二共识”中对等尊严的沟通与谈判基础。  相似文献   
6.
这里说的"老男人",是指从体制里退下来的优秀男人。退下之后,从开始介意访客对他的称呼,爱忆"当年勇",到情商智商下降,喜欢独处,再到爱捡回破烂东西,害怕见生人、怕去医院……以前家里家外女性们长期崇拜的男人们,退休后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变化。这里叙述一两个变化阶段,以兹对照印证:开始介意访客对他的态度和称呼。以前官威一任时,别人请求见面通常要秘书提前一周排定,临了还要看"心情"再定,有时还要故意推诿几次。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纪委目前发出通知,指出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有的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儿”“兄弟”,破坏了党内民主,损害了公仆形象。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  相似文献   
8.
武月琴 《理论月刊》2006,(4):138-140
本文对称呼“师傅”事件进行个案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收集语料,并根据调查数据从社会文化维度分析称呼“师傅”的使用场合和对象,以及使用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及其所揭示的人际(权势、亲疏等)关系,从而证实称呼语的变迁能透视、反映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嬗变。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之多,众多的民族在云南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和谐相处。这里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朴实热情,自强不息。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各自的发展历史不同,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风土民情。这里,给您介绍几个云南不同民族对男女的有趣的称呼以及他们的婚俗习惯。  相似文献   
10.
根据布朗(Brown,P)和列文森(Levinson,S)的礼貌语言理论和面子观,以及法国语言学家凯尔布拉-奥尔柯约妮(C.Kerbrat-Orecchionie)的对话交际原则,本文对汉法两种语言的称呼语和交际策略及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指出了中国人和法国人在使用称呼语和交际策略时的不同;以及他们在实现礼貌的方法和对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的差异,并对由此而产生的不理解和误解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