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邵式平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运用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独到的见解来透析教育现象。他对教育问题的探索,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路径。提出问题时他主张立足于思想疑虑发问,着眼于实际发问,基于人民需求发问;分析问题时他强调打破常规,审时度势分析问题,多角度、系统地分析问题,注重方法的多样性;解决问题时他运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批判与接受批判,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实践教育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高潮。而在农村,一场以“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为显著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亦风起云涌。对此,农民意见很大。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调查,也觉察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在郑州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第二次郑州会议),专门研究讨论人民公社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等“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实行权力下放,三级管理,三级核算,队为基础。这些措施有利于纠正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3.
平凡 《党史文苑》2005,(10):30-31
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闻名江西的四大革命领袖"朱毛方邵"之一的邵式平,与被誉为"江西药王"的王龙骧是十分要好的同学,友谊极深,可说是八拜之交.他们的友情经受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考验,矢志不渝,留下了很多美谈.  相似文献   
4.
邓涛 《党史纵览》2015,(2):32-36
<正>1928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领导弋阳、横峰起义后,依靠群众,积极扩大革命根据地,壮大武装力量,并于1930年打通了赣东北根据地与闽北根据地的联系,遵照中央指示,将两块根据地合并,成立赣东北省委和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以后改称闽浙赣省委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成立了革命政权后,方志敏意识到,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府,这个世界已经是我们的了,现在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归我们自己所有,吃的东西、穿的衣服、住的房屋,虽不能说是  相似文献   
5.
1950年7月,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格达活佛受中央人民政府的委托,为劝说西藏地方政府进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从西康甘孜前往西藏,路过昌都时,遭到国外反动势力和西藏上层分裂分子的百般阻挠.是年8月,格达活佛被敌人放毒致死,享年47岁.  相似文献   
6.
王淼 《世纪风采》2014,(1):32-37
邵式平,江西弋阳县邵家畈人,1900年1月生于农民家庭。他幼时在乡村读私塾,由于家境贫困,常常辍学,直至1916年虚龄18岁才考入弋阳县高等小学。在这里,他与来自漆工镇的少年方志敏“同窗三年,结为至友”(方志敏语)。  相似文献   
7.
8.
邵式平曾被誉为新中国的"教育省长"。他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必须面向工农大众。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论述了这一思想的来源、表现,以及对今天发展教育事业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梅宏 《党史文苑》2000,(1):18-21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苏区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1900年1月27日诞生于江西省七阳县的邵家级。邵家世代务农,父亲邵茂奎生有五儿一女。邵式平排行老三,自幼聪慧。一字不识的父亲为着家中出个读书人,遂将式平送到本村私塾先生邵宝发处上学。邵式平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深受先生喜爱。10岁那年,父亲去世,辍学在家务农。16岁时,邵式平在亲友帮助下,考入七阳县立高等小学堂;与方志敏同窗三载,结为挚友。他们发起成立了“七阳九区青年社”,立志“铲除人间不平,和恶势力斗”。他们邀请爱…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