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干部人事月报》2011,(4):11-11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失自己的灵魂,那有什么益处呢?——《新约·马太福音》 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富的必见加增——《旧约·箴言》 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旧约·箴言》 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旧约·箴言》  相似文献   
2.
一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产物。人类在共同的生活中由契约生发了诚信、善良等日常生活要求,这种要求不断沉淀,发展成为风俗、习惯、舆论、社会意识等,并进一步由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荀子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故礼者,养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德是人类基于发展需要的一种自觉,没有这种自觉,人与人之间不可能达到契约,形成规范…  相似文献   
3.
《圣经》在第25章《马太福音》中描述了"一个主人让富有的仆人更富有、让贫穷的仆人更贫穷"的故事,演绎出最原始的"马太效应"。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用"马太效应"概括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惯性,那就是对已经成名的"显人才",  相似文献   
4.
昭和22年太宰治发表的《斜阳》在描写二战战败后的日本社会的同时,融入了《圣经》思想来歌颂女性的解放,并结合了《圣经》来塑造人物形象。本文将深入考察《斜阳》这部作品与《圣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太宰治对《圣经》的独特理解,以及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甘薇 《青年探索》2006,(4):93-94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  相似文献   
6.
许圣元 《党政论坛》2011,(19):31-33
一、矫治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fi-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在当前社会阶层中表现为强势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居于强势地位,在话语权、受教育权、拥有社会资源、占有公共产品等方面愈来愈强,弱势群体在上述方面则愈来愈弱。  相似文献   
7.
《学习导报》2011,(14):41-41
马太效应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