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元政 《新重庆》2005,(3):44-45
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边缘走向中心.“人才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实施.再次把教师队伍建设推向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素质教育就不可能扎扎实实地展开、推进,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就不可能真正体现.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教师也不可能为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培养能起推动作用的新人。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各界呼吁: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使得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无限制地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致使学生苦不堪言,它严重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教学法规和教育教学规律,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及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兰英 《前沿》2003,(4):61-63
根据世界各国普及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 5 %以上 ,就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我国《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我国到 2 0 1 0年高等教育将进入大众化阶段。为迎接这一趋势的来临 ,本文从高教大众化对图书馆的新要求及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我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前提基础上,从人才结构和人才区域分布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人才失衡的现状,并且这种失衡将会通过多种机制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作用。我国应当通过完善专业结构、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加大扶持政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云南省学术理论期刊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文科学报研究会于201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大理洱源召开。云南省高教学会文科学报研究会各高校成员单位、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云南省  相似文献   
7.
校庆精神是助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源,充分利用筹办校庆的机会发掘、提炼、培育校庆精神,洗礼师生灵魂、宣传办学成果、改进办学思路、优化管理路径是校庆精神的生动体现,校庆精神是开放体系,结合时代发展,其内涵不断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是时代赋予大学的新使命。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对大学功能作了新概括和新拓展。高校党委领导力如何在大学的新功能中有所作为,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命题。一、对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显现的过程自公元11世纪意大利开创了人类高等教育的先河以来,在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大学的功能都  相似文献   
9.
雷凤琴  邢培华 《团结》2001,(2):40-42
何思源(1896—1982),字仙槎,山东菏泽人。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从1982年起,他担任山东省教育厅长达14年之久,后来又升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武训精神抬高教育的地位,促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技术人才的理想基地,她应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作为整体目标。在大学整体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的地位,因为它不仅制约着生理素质的提高,而且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得以形成的核心机制。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出发点,又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归宿。无论哪种素质,最终都必须转化为心理素质;无论哪种素质教育,最终都应当归结为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