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川城的冬天总感觉没有小时候的乡村冷。故乡最冷的时节就是腊八前后,如果下一场雪,直到过完春节,角角落落的积雪才会完全消融。一每到腊八,父亲都会早起,扫净院子,把因虫子啃过而不好卖的各种"纯绿色"豆类收集起来,加上米饭、面条子熬一大锅"腊八调和"吃。目的,就是让我们兄妹几个要记得节俭过日子。每次,我就着辣子都能美美气气吃上两大老碗调和饭。吃过腊八调和,趁父亲出门转悠,母亲都会给我们讲一件父亲过去的事:父亲13岁,叔叔7岁时,兄弟俩住村集体一间土坯房。没妈的孩子天养活,吃啥啥香的父亲身体挺壮实,村里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学术界,"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的传统说法,被很多人坚持。这里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族群征服"与"文明中断"的关系。一般而言,造成文明中断与消失的原因,不外自然灾难与族群征服。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古文明(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等)中,中断与消失了的文明,多缘于族群入侵与征服。但就历史实际而言,族群征服可以造成一种文明的暂时中断,但并不一定造成永久毁灭与消失。因此,在判断一种文明是否中断与消失时,不能简单地将"族群征服"与"文明中断"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黄忠瑶 《传承》2010,(12):158-159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4,(18):14-15
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风景区,因集国内外罕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大化、岩滩两座大型水电站库区风光及民族风情于一体,于1995年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区。这一道道风景,让大化瑶族自治县享尽了风光。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拥有42万人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有9万多贫困人口,有9万多库区移民,还有11万多群众饮水困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年4月,正当全县上下为脱贫致富埋头苦干的时候,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贫瘠却充满希望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过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一首质朴的民谣让人们听来无限亲切,给刚进腊八的人们带来了过年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王忍 《黄埔》2015,(2):57-58
在纪念戴安澜将军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会长罗文山将军动情地说:"戴安澜将军是我父亲的袍泽战友,也是我们远征军的骄傲,更是我们黄埔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其实,罗文山先生的父亲罗友伦将军也是一位抗日名将,曾参与了中国远征军两次赴缅作战,并先后担任第5军代理参谋长、第49师师长、第200师师长,经历了同古保卫战、腊戌保卫战、穿越野人山、光复腾冲等多场重大战役,为远征军最后成功解放滇西,完成战略大反攻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彭彬 《春秋》2015,(2):20-27
引子这是一段曾经被人们遗忘的历史。在我们用勤劳汗水建设富强祖国、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征程中,一个阴鸷的声音时常在历史的上空响起。在日本,这个用战争罪恶的双手给千百万中国人带来无数悲剧的国度,一些人再次违背历史事实,否认半个多世纪前对中国的侵略。时值20世纪最后一个灿烂的秋天。  相似文献   
8.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均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宝贵财富。中国农耕区现存大量的农业文化遗产,但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大多因为缺乏创新而难以转换为经济效益,甚至有的濒临失传。湘西苗族"子腊贡米"就是典型案例。子腊米曾进贡清代宫廷,具有较高的品牌声誉。但因生产规模小、产量低等原因,在20世纪社会历史进程中传承受阻,传统种植规范和保种制度的支持都面临诸多困难,以至于产品质量、品牌感召力和公信度都远不如往昔。因此,发掘整理其传统种植规范,推动原种复壮,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其种植工艺的创新,才能有效提升品牌的市场公信度,使之转化为经济效益并焕发新的生机,为当地脱贫攻坚和生态维护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乡村振兴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省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面临一些问题。通过对曲靖市罗平县布依族村寨腊者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和揭示规律,对于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