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向阳 《湖湘论坛》2007,20(1):47-49
"文学台独"是文学领域里的"两国论",其产生和形成与台湾的"本土化"运动有着极为密绵的思想渊源关系;它以确立台湾文学独立性为价值取向,"去中国化"是其本质特征.抵御"文学台独"的侵蚀,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两国论”不但有特殊的背景,而且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值得忧虑和警惕。但是,台湾的安全与稳定,台湾民众的福祉皆系于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因此,虽有人妄言修宪定国,却未敢冒险付诸行动;各“总统”候选人在竞选白热化之际打“两岸关系”牌,恰恰说明了台湾民众对“两国论”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3.
回顾和展望     
我们送走了1999年,迎来了2000年。 1999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外交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重大成就,向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献上了一份厚礼。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一些复杂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必要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同霸权主义的斗争,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以及  相似文献   
4.
<正>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将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领导人曾多次表示,台湾问题同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不是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5.
自从李登辉抛出“特殊国与国关系论”后,台湾当局在其“书面说明”中声称:这是“从政治、历史与法律的观点”对“既存事实”的说明。事实证明,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论”恰恰在政治、历史与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李登辉妄图把暂时对台湾的统治或管辖说成是对台湾的主权,作为其“特殊国与国关系”的理论依据,这是颠倒是非,混淆国际法关于主权与管辖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使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今年春天,台湾产生了新的领导人,他至今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使人们难以看到两岸关系改善的前景,恢复两岸政治商谈无望。在这种情况下,反倒是两岸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7月,祖国大陆批准台资项目1644个,同比增长16。4%,合同资金额21.97亿美元,同比增长26.47%。           回顾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始于1979年。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发展贸易,…  相似文献   
7.
8.
比利时是欧盟所在地,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盟议会均在此办公,因此,布鲁塞尔成为欧洲的政治中心。李登辉“执政”后期抛出“两国论”,推出一波又一波分裂祖国的活动,其“台独”路线从隐蔽走向公开。但是,台湾当局很清楚,要实现“台湾独立”,单凭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国际反华势力以及企图遏制中国崛起的国际势力,因而不惜重金把台湾问题“国际化”。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  相似文献   
9.
曾文 《台声》2000,(7):7-7
5月20日 ,台湾新领导人发表讲话。在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两岸关系方面 ,台湾新领导人只提出了“五不”(“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 ,本人保证在任期之内 ,不会宣布独立 ,不会更改国号 ,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 ,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 ,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对广大台湾同胞深切希望的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采取回避态度 ,并且把一个中国说成是“未来的问题” ,因而引起岛内各界强烈不满。国民党称这是抄袭国民党的大陆政策 ,而且是变样的、打折扣的国民党“陆工会”主任张荣恭称 ,他对台湾新领导人的两岸政策演说感到非常失望 ,…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国共关系,是从分裂走向合作,从你死我活的军事战争走向联合抗日共赴国难。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关系的这种重大转变及其原因、经验,对我们同李登辉的“两国论”进行坚决的斗争,并争取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