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首先在剖析中西义利观区别的基础上,把义和利的内涵分别分解为私利、公利和正义、仁义等不同层次.然后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本质的考察,提出理解义利关系的三大理论原则第一,以私利为动力,以公利为目标;第二,以正义为约束,以仁义为引导;第三,以利释义,以义制利,义利统一.最后根据以上原则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义利统一的三个层次合理谋利即是义;增进公利即是义;自觉让利即是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反公利行为是当前存在于我国企业界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企业反公利行为都是由企业管理者组织和推动的。一般来讲,企业反公利行为,都有着明显的主观恶意,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有效的制度供给只是杜绝企业反公利行为的治标之策,关键还在于加强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3.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政府本身所固有的基本职能之一,体现了政府具有公利性的一面,更构成现代民主政府的本质属性。但政府也有自身的利益即自利性,自利性是政府非本质的属性。正确处理和对待政府自利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即“先义后利”,先公利而后私利,在中国绵延2000余年而不辍,至改革开放以来屡受冲击,以致淡忘,故有社会不谐丛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在今天必须重塑传统义利观念的价值地位,方有可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闻道清廉     
正~~  相似文献   
6.
“私产保护入宪”是第4次宪法修订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比较法角度,分析西方国家的宪法原则和精神,以及对财产权保护的模式和结构,进而明确我国宪法在完善对财产权保护过程中对其他国家法律的借鉴和移植。  相似文献   
7.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核心.肯定个人正当的物质利益、倡导先义后利、重义轻利、以义导利、舍利取义、舍生取利等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精华".本文认为邓小平关于"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以义导利"、"义利统一"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是中国传统义利观与时代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