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半夏 《各界》2012,(11)
刘备摔孩子该是句著名的老话。该老话的发生场景,依托《三国演义》的铺陈,几乎尽人皆知。  相似文献   
2.
文韬武略     
佳明辑 《党建文汇》2013,(11):47-47
三国纷争。群雄并起,谁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而一统天下。又随时有被对手吞并和消灭的危险。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国际局势动荡不安,风起云涌,此时古代先贤的智慧,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友善的力量     
东汉末年分三国,阴谋、阳谋,明争、暗斗,而当时刘备可以说是既无孙权的据有江东、国险而民富,也无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只徒有一个帝室之胄的虚名罢了。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由是感激,他六出祁山,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尽心尽力报答先帝,辅佐后主。因为刘备的善待,而使诸葛亮如此尽心尽责,死而后已地报答刘备。  相似文献   
4.
三省吾身     
正古之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谦恭和谨慎……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尝不是呢?在物欲横飞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一省吾身,知书不可不虚,虚则文理而居;人心不可不实,实则为欲不入。心灵的谦恭,为人的谨慎,才是对抗物欲诱惑的坚实堡垒,才是抵抗物欲侵蚀的不坏金身。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抵得上心灵的纯净,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25岁时,眉目清秀,挺“帅”的。他志在邦国,对美貌佳人不屑一顾,娶了黄硕为妻。黄硕聪明贤惠,成为诸葛亮一生中的“贤内助”。  相似文献   
6.
世声     
《党课》2014,(11):126-126
中国人在戏台上骂曹操骂了几百年,捧刘备也捧了几百年,戏台下却没人想做刘备,只想做曹操。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名篇"隆中对"中,诸葛亮对统治益州的刘璋给出了"暗弱"的评语,由于这段对话的知名度很高,故而刘璋昏暗孱弱的特点为受众所熟悉,然而历史事实不是一家之言可定.本文在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对这一武断的论断发出了质疑,刘璋本人并非一无是处的昏主,而是由于其仁慈的个性和一般的才能而导致其在乱世中的失败,但这种宽厚柔和的品格使其仍然不失为一名受人拥护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8.
一本《三国演义》,最让人解气的无非是"张飞鞭杖督邮"这一章.尽管《三国志》和《典略》都证明实际上这是个"冤案",动手"鞭杖督邮"的恰恰是刘备,而老百姓却不太计较"历史的真实"--"谁打也是打,这种家伙谁都打得.""巡视"机构的威严、公信、道义的形象被"鞭杖"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9.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28-28
刘备能建立蜀国,成三周鼎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有个很好的对手——曹操。只要想到有曹操在,他就不会轻言放弃。跟这样一个敌人较劲,也是一种快感。虽然如此,刘备却在这种竞争中,不幸患上了“恐曹症”:面对曹操以外的任何人,他从未怯场,唯独曹操让他感到格外紧张。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法制博览》2008,(3):34-38
江苏镇江北固山有甘露寺,寺内虽有大殿、老君殿、观音亭、江声阁等,寺前有铁塔、清晖亭,寺后有多景楼、祭江亭,但终因镇江江边局促且陡峭,而北固山又不高大,就使得甘露寺无论如何规模也难以宏大,只能简朴小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