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7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11篇
法律   114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5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劳动权刑法保护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综合性的基本权利,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公民劳动权的法律保护应有层次性,对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侵权行为,应当根据其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法律应对措施。刑法作为最为严厉的法律调控手段,对劳动权的保护应发挥最终的保障作用,但亦应调控适度。原则上,只有侵犯劳动者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侵权行为,才可能纳入刑法的调控视野。我国刑法对公民的劳动权的保护范围过窄,对现实生活中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侵权行为,有必要予以介入。  相似文献   
2.
高寒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4):137-139
劳动是劳动改造罪犯制度及其实现的载体,劳动改造是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没有劳动也就不存在劳动改造。罪犯拥有劳动权。监狱则有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权。从罪犯劳动权的视野来观察罪犯劳动,有利于全面认识罪犯劳动的内涵和价值,实践中也有利于正确处理监狱的劳动改造权和罪犯的劳动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权》2005,(2):60-60
3月22日,北京市法学会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分会与中华女子学院在京联合召开“维护妇女劳动权益”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华女子大学、苏州大学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北京市妇联、北京市总工会及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人权》杂志社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从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角度,对中国在维护妇女劳动权益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如何通过立法维护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05,(5):38-40
(五)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的经济物质利益的权利。它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从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看,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公民个人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机制上存在的缺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保障农民工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工会作为集体劳动权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应该作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度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权利是由传统的自由权性质的经济自由发展而来的新型权利,它具有国民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性质.出于保障公民独立的经济地位的需要,现代宪法中的经济权利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逻辑自足的复合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其中财产权是对传统的经济自由的吸纳,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是新发展出来的社会权,目的在于弥补传统经济自由的机会平等的不足,为公民的独立经济地位的形成创造条件平等.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也呈现出多样性,对财产权的保障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妨害请求的模式,而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依照国情,采用方针条款、宪法委托、制度保障、作为请求等复合模式.就我国宪法来看,经济权利的性质和内涵仍存在争议,宪法保障仍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问:编辑同志,您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6月26日首次审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集中就《劳动合同法》中四条与劳务派遣相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引起公众强烈关注。请问,我们该怎样理解劳务派遣制度?浙江读者:郭国祥  相似文献   
8.
退休年龄的确定关涉到劳动者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目前我国退休年龄的规定存在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过大、退休年龄存在身份差别、退休年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养老金受领时长过长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导致了法律适用上的困惑。退休应当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退休与劳动权之间不应当有必然的排斥关系,劳动者劳动权不应因退休而受限制或者被剥夺,男女不同龄退休会导致女性社会保障权利的减损和对女性发展权的限制。退休年龄的科学确定,应当考虑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我国未来立法应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合理延迟退休年龄,适当区分不同的人群适用不同的退休年龄制度,逐渐拉近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实行弹性退休制度作为对法定退休年龄的补充,以及实行更加开放的退休制度,从强制退休逐渐过渡到灵活退休。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正>继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今年中共中央又出台《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这是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全面梳理,显示出中央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如何正确认识劳动关系矛盾的性质特点,怎样才是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以及怎样诠释  相似文献   
10.
洪伟 《法制与社会》2013,(4):202-203
望京地区作为我国散居朝鲜族在北京的聚居地,韩国人、朝鲜族及汉族之间民族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朝鲜族劳动权的保障直接影响其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本文就是通过对北京望京地区朝鲜族的实地调查,通过问卷方式了解望京朝鲜族劳动权的保障状况,以期对于其该权利的保障有一个全面的考察,为今后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劳动权的保障提供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