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匆匆 胡德夫     
赵辉 《台声》2007,(7):60-63
如果说罗大佑是台湾民谣音乐的丰碑,那么胡德夫应该被称作传奇。“台湾民谣之父”与“台湾原住民运动先驱”这两张标签,代表着胡德夫过去30年唱过的那些歌和那些社会运动。然而,对我们来说,胡德夫和他的那些歌其实远超过这些。他的歌是一种咏叹。是一种对人世美丽与悲哀的咏叹,是一种满怀乡愁与理想的青春热血。他的歌也是一种祝祷,一种对生命源头和天地恩惠的祝祷。那么自由又那么深沉,那么豪放又那么温柔,像是山里最深的一处,是诗歌,是音符,是你所不能遗忘的。 2005年,55岁的胡德夫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匆匆》。距离1974年李双泽为他策划台湾现代民谣运动史上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美丽的稻穗”。胡德夫已被大众整整遗忘了31年。 2007年5月22日,胡德夫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音乐会。这也是胡德夫第二次来到北京。音乐会后胡德夫接受了《台声》杂志专访。他向记者讲述了过去30多年中他的那些歌和争取的原住民权利运动。  相似文献   
2.
日据时期在台日人作者芹田骑郎以台湾原住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由加利树林里》 ,虽自称是爱台湾的产物 ,其实流露出浓厚的殖民主义意绪。小说描写异域情调和乡愁 ,感觉台湾乃日本本土的延长 ;描写原住民的野蛮、无知、懒惰和肮脏 ,日本人的先进和文明 ,为的是证明日本殖民统治的合理性 ;有关殖民者带来现代文明 ,受惠的殖民地人民感恩戴德的描写 ,其实只是作者的个人想像。将其笔下的原住民形象和原住民作家笔下的自我民族形象相比较 ,孰真孰假 ,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3.
你一定知道,新西兰主要是由南北两个岛屿组成的。可你知道吗,在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的传说中,莫伊这位毛利人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神”,是乘坐南岛这条“船”,才“钓”上了北岛这只“大鱼”的。这时你再去看看新西兰的版图,那形状真是惟妙惟肖!能钓上北岛这样“大鱼”的“船舱”里,该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终于有机会登上这条“船”,镜头中收入了五彩缤纷的“鱼”。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提出在历史街区保护与管理中引入“政府-学者-社会-居民”的管理模式。即一方面用法律和技术的手段加大对历史街区居民的原生态保护,另一方面由政府、原住民、社会力量、社区等共同组成历史街区保护平台。  相似文献   
5.
台湾原住民过去被称作“番”,“番”字带着强烈的中原汉人的沙文意识。原住民生生世世在台湾的延续和传承,成就了台湾文化的多元。前不久,就台湾少数民族的保护和发展等话题,台湾原住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华加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墨西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司法问题日渐显现。在社会层面,活跃的市场贸易产生了大量新型民商事纠纷,这些纠纷依据原有的法律规定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在司法层面.  相似文献   
7.
<正>1843年上海开埠后,租界里除原住民,其余是外国人,这个时期的过年,从一个外国人的日记看,没有燃放爆竹烟花。那个外国人提到戊申年(1848年)除夕:人们都很忙碌,忙着结账,也为明天做好准备。新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都放下手里的活,办公室和商铺都关着门。半夜里,人们都涌向寺庙见证辞旧迎新的时刻。元宵节:人们都出门游玩去了。  相似文献   
8.
“出草”:一个猎头习俗的文学社会学旅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草”猎人头,是一种消逝了的先民习俗,并非台湾原住民独有,但对“出草”的书写,却是台湾近代以来活生生的文化载体。“出草”在战后台湾文学中被呈现的面容,或诉说了几百年间原住民族的生存、抗争历史;或寄托着知识者缘少数族群问题进行的社会批判与反省,甚而,对萎弱的现代人格之出路的想象;或在当代意识形态与文化消费的背景下,成为某些主流论述——譬如多元文化主义——的注脚。本文追寻“出草”的文学旅程,一以探求战后知识者响应其时代、探寻思想出路的多重样貌;一以理解台湾的文化生态与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9.
唐磊 《重庆行政》2014,(4):F0002-F0002
正重庆市秀山西街片区位于县城老城区。该片区基础设施落后,社区管理混乱,安全隐患突出,街区环境"脏、乱、差"。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决策后,2011年,该县按照"城市客厅、文化名片、旅游封面"定位,在不搬迁原住民的前提下,启动西街片区综合改造项目,整个工程总投资约2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改造完毕,通过筑公建、复民居、植业态、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4,(12):23-23
海南自古就是一个移民岛屿,据考证,就连“原住民”黎族也是从粤阁桂诸省迁徙过来的。与生俱来的移民气质,成就了海南人海一样的胸怀与包容好客的性格。数据显示,2013年海南接待旅游过夜人数3672.51万人次,同比增长10.6%;2014年预计接待过夜游客将突破4000万人次。八方来客纷至沓来给海南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