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樊畅 《新青年》2013,(2):46-47
在路上,遇见最初的自己——搭车去云南之五1、凤凰的繁华妖娆之夜坐在三楼阳台上,于凤凰夕阳下,看书,写日记。沱江之水绵绵流淌,而内心却是无比沉静安宁的。当你完全静下来,才能够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甚至能够听见缓缓时光在指缝间轻轻溜走的声音。时间是个无名的小偷,隐匿在空气里,偷走旧时的记忆和慢慢变老的容颜,  相似文献   
2.
惠安三题     
唐辉 《福建乡土》2013,(5):39-40,43
崇武古城 这座石头古城墙是当年海防的遗存,是我国海防史上的重要史迹。据记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倭寇人侵。江夏侯周德兴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委派巡视东南沿海,这位军事工程专家根据泉州海岸线的特点,建立起一套颇为完备的海防系统,崇武城就是当年海防系统中的一座要塞。永乐、嘉靖年间古城均有增建,城楼加高增厚了,另置四门楼、跑马道等配套设施,可是倭寇依然袭扰。  相似文献   
3.
文昌之美,其美在文,美在"以文为昌";文昌之美,其美在城,美在"以文化城";文昌之美,其美在人,美在"以文化人"。以文为昌,则文气沛然,文明昌盛;以文化城,则城邑文明,闾里和美;以文化人,则人文蔚起,人杰地灵。解读"以文为昌",可圈可点之处,可歌可泣之事,可钦可敬之人,无法尽述。然而,虽然难以面面俱到,但可舍远就近,透视古城县治,注视文昌学宫,熟视士林名媛。如果对古城县治视若无睹,则不知大同境界,大有可观;如果对文昌学宫视而不见,则不谙大雅之堂,大块文章;如果对士林名媛视之等闲,则不知大才槃槃,大家闺秀。  相似文献   
4.
西安纪行     
乔健 《工会博览》2014,(35):51-51
坐高铁去了趟西安,回来总想写点儿什夏:开了好几回头,都不得要领,只好放下去干别的。有一天翻看在西安拍的照片,心里动了一下,有几张照片是夜里拍的,背景是古城墙,心里隐隐地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记忆之城     
伊萌 《公民导刊》2010,(2):50-51
华山、碑林、古城墙,几天时间,走马观花,用过客的眼光搜寻历史的残片,粘合它的是我们的想象。对于游人而言,西安承载的厚重历史已经远去,玩味才是旅行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赵亚辉 《传承》2008,(13):32-33
松潘古称松州,追溯历史可至战国时代。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松潘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求婚未允,率兵攻打松州,促成了后来的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进藏,使大唐西部边关保持了近百年的稳定局面;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潘州二卫,后并为松潘卫,从此有了"松潘"之名。  相似文献   
7.
我站在乌鲁木齐火车站的广场上,满耳萦绕着维吾尔族的语言,抬手看看手表,已是晚上7时28分,然而,火红火红的太阳却挂在天边。猛然,我惊觉自己已来到大西北的这片神奇的土地——随着“轰隆隆”的火车出西安古城墙,踏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8.
曾记得在长城脚下,是你引领我登上那一层层的烽火台,让我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抚摸着坚固的古城墙,我仿佛置身存烽火连天、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曾记得在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是你带我走进鸟巢的比赛现场,让我亲耳听到了盲人健儿起跑时的发令枪声,听到雄壮的国歌奏超“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9.
程醉 《传承》2008,(19):30-31
西安古城墙是我国古代城垣建筑中保留至今最为完整的一处,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墙古城墙是西安风貌最杰出的代表,一踏上青石砌成的古城墙,便让人觉得那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历史似乎正在上演。蓦然回首才发现,战场上刹那间的气势磅礴早已经在此时、此地凝结成了永恒。  相似文献   
10.
唐烨 《新湘评论》2020,(2):28-28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零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湘南古镇,素有“千古诗文地,锦绣潇湘源”之美誉。她是一座城,在时空里穿越。零陵作为夏以前全国最早的34处古地名之一,因舜帝南巡九嶷而得名,自秦皇汉武设郡县建城郭,为历代郡、道、路、府、州所在地。历经岁月洗礼,“两山一水一城”古城格局独特,古城郭保存尚好,古城墙风骨犹存,古街区特色鲜明。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后“零陵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保护开发项目的建设,快速凸显了零陵旅游业发展的“聚核效应”“点睛效应”“品牌效应”。她是一本书,在经典中传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