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之有礼,个人就有制度规范;国之有义,社会就有公平正义;国之有廉,世间就有浩然正气;国之有耻,主体就有勇猛精进"国有四维"论最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来的,他在《牧民第一》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到了宋朝,欧阳修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徐海容 《前沿》2012,(16):156-158
欧阳修作文经历了学韩与变韩两个时期,关键在于对“文道”思想的标举与传扬,其“学韩“确立了韩愈古文在北宋的典范地位,而其“变韩”则为宋代碑志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到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人的文学创作,其承上启下,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3.
名言警句     
《党员干部之友》2014,(9):43-43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相似文献   
4.
蔡绪俊 《党政论坛》2011,(23):59-59
苏东坡是北宋时有名的大才子。不仅学者们尊崇他,就连当时的宰相欧阳修也佩服他,皇帝宋仁宗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出了名的苏东坡此时骄傲自大得了不得,谁也不敢得罪他,连宰相王安石也是他经常批判和攻击的对象。他被废为庶民充军海南岛后,在一处荒凉的旧营地的一架山的东半坡开荒种地,从土里刨食糊口度日,缺衣少食,  相似文献   
5.
浩然气     
黄祺 《新民周刊》2022,(13):F0003-F0003
元丰三年,东坡被贬黄州。三年后,张怀民来“陪”他了——就是也被贬官的意思。两位同志慢慢相惜,交往密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子瞻赴偃暂住的承天寺与之一道赏月,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十一月,侄于新居西南筑亭以览胜景,子瞻欣然起名“快战亭”,附赠《水调歌头》一闵。扬州平山堂的“江南烟雨”“香香没孤鸿”,没得说;而快哉亭的壮丽景象与欧阳修的平山堂风味一致,可见坡仔评价之高。  相似文献   
6.
晏建怀 《各界》2013,(9):77-79
在文学创作方面,曾巩上学韩愈,师承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中坚,散文成就很高。《宋史·曾巩传》评论其文:“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宋代以降,许多人将其作品奉为典范,他因此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享誉千年,至今不衰。然而,纵观曾巩一生经历,他不但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实干家,只不过在那个文化重于经济、诗文贵于粟粒的特殊时代,其行政才干被耀眼的文名所掩盖罢了。  相似文献   
7.
韩国朝鲜王朝中期著名的文章家金昌协堪称韩国文人学习研究欧阳修散文的一个典型代表。韩国史书以及文人的著述中均有金昌协学习欧文的记载。金昌协从欧阳修散文的内容特点、表现技法方面入手,评价了欧文所引发的审美效果。"简严有法、含蓄吞吐"、"提挈纲领、错综关节"是金昌协重点学习、接受欧阳修散文的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徐超 《党政论坛》2009,(23):56-56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作为宋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传统,但又有自己的新发展。其散文具有简淡的特色,从《论尹师鲁墓志铭》一文来看,其散文的简淡特色在叙事上表现为叙事简练,淡化情节;在风格上表现为简朴淡雅,平易自然;在语言上表现为简古平淡,隐而不露,意在言外。  相似文献   
10.
严雷 《新长征》2008,(5):54-55
冯延巳、晏殊、欧阳修同是生活在五代及北宋前期的词人,他们所生活的年代相去不远。更为巧合的是他们都担当过同一职务——宰相。他们也有着同样爱好一以词寄兴。身为宰相的他们,身兼要职,承受着比常人更多的责任。必然生出许多忧愁。细观三家词作,虽同为愁语.但对愁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