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1篇
  2014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扩大,流窜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流窜犯罪的特殊性,给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和打击犯罪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分析流窜犯罪的特点、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打击流窜犯罪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和经济转型带来的全国性人口大流动,外来人口流窜犯罪也逐年上升。由于这种犯罪的动态型特征,使传统的侦察手段和警务运作机制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系统性策略,才能有效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3.
杨维根  董玉 《政法学刊》2001,18(1):63-65
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口岸的治安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场治安日益复杂,码头治安渐趋平稳;长途汽车站治安问题突出;火车站社区化,流窜犯罪辐射面扩大;公路道口打流截逃任务加剧.为此,必须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完善的"口岸"打流机制.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流窜犯罪将更加突出,并已成为影向铁路刑事犯罪形势的一个主要因素,必须针对流窜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创建以秘密力量、情报资料、打击现行犯罪、快速反应、线索侦查、查缉堵截、治安查控、捣掉窝点、侦查协作等新的"打流"机制.  相似文献   
5.
侦破流窜系列犯罪案件的关键是明确侦查范围与方向,在侦破系列性流窜跳跃式案件时,建立侦查依托阵地,可以用先行涵盖、动态调整的方法圈定侦查范围,继而在侦查中逐步缩小范围发现犯罪嫌疑人,同时注重研究侦查方向与侦查范围之间的特定结合,为侦破案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7.
刑事犯罪区域性特点的变迁与变化了的社会区域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变迁表现在犯罪手法的传播、犯罪组合模式以及犯罪人流动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犯罪产生了较大差异,从而迫使侦查工作在探索区域性犯罪规律的基础上,寻找针对性打击对策。侦查协作、网络作战和地区间的“严打”都是有效的侦查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对公安工作及侦查人员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当前流窜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财案件比例升高,流窜犯罪嫌疑人的职业化趋势,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带有区域性特点的犯罪团伙,选择交通便利的落脚点、向周围城市辐射、甲地落脚、乙地作案,不在犯罪地久留,团伙成员中女性和未成年人比例增加,具有地域性特点的逃避打击手段是当前流窜犯罪的新特点。针对这些新特点,要采取构建新形势下动态社会治安打防控机制,建立打击流窜犯罪的快速通道,转变执法观念,善待流动人口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列车流窜犯罪手段的多变性、侵害目标的不特定性、活动轨迹的跳跃性以及逃避打击的隐蔽性给传统的流窜犯罪打防工作带来挑战。铁路公安机关应通过推进铁路站车的“打防控”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购票实名制”的优势,全面强化刑侦基础工作,有效提升刑侦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打击高铁流窜犯罪的工作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流窜犯罪日益冲击着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影响社会稳定。公安机关深入分析流窜犯罪活动呈现地域性、目标性、奔袭式、团伙化、专业化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打防流窜犯罪的对策:注重管理创新,实现高危人员监控全覆盖;注重分析研判,实现精确打击全覆盖;注重机制建设,实现警务协作全覆盖;注重经济发展,实现源头治理全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