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按要素分配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而提出的行之有效的分配方式,它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物化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因此按要素分配不仅没有违背劳动价值论,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劳动价值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劳动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广泛适应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物化劳动概念能够成立。在商品经济社会,劳动最显著的载体是商品。在这个前提下,(狭义)物化劳动就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过去劳动。如果从抽象劳动的角度来看,它就是价值,当然也不排除可以从具体劳动的角度理解物化劳动。商品与物化劳动是一种实体与属性的关系。因此,如果认为商品是物化劳动,或者物化劳动是商品,这就混淆了事物与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系统、严谨的劳动价值学说 ,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它在人类发展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 ,关于商品生产、实现、分配等规律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特别是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条件下,劳动者使用的劳动工具效率越高,表明有更多的前人劳动价值物化在工具里,产品中被转移的积累价值也越多。前人劳动积累价值的计量以相对劳动价值积累率为依据。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是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以及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等问题上产生了很多模糊认识,引起人们思想混乱.为此,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别于传统的自然时间概念,马克思所阐发的"时间"是扎根于人的现实物质生产活动当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社会时间。正是在这种时间观的变革中,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首先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以"生成性时间"批判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意识形态幻象。随后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以"物化劳动时间"批判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政治经济学指认。最后,以"自由时间"构建起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完成与价值完成。通过"时间"范畴来管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思想理论的要旨提供了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发展是正确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本文一方面从坚持劳动价值论出发,对一些违背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试作一些评议;另一方面从劳动价值论也应与时俱进出发,联系当今实际提出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值得思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节约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剖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源的有限性,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揭露资本主义节约的异化本质是马克思研究节约理论的原因.资本主义条件下物化劳动的节约和活劳动的节约是马克思节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有制、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是马克思节约理论的中国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这里要说的当代社会,从时间上讲大抵是自20世纪开始起直到现在,从社会总体面貌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不断觉醒和奋起,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在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始终迈着坚定而又胜利的步伐的时代。在这一社会的总的态势下,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形势和头绪多端的现实以及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少岐 《岭南学刊》2003,3(6):83-86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的凝结构成价值实体,这本是劳动价值论的根本观点,可如今却受到价值创造多元论的挑战。为此,本文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非商品劳动创造价值”、“所有劳动都创造价值”等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