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60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实现哲学范式上人的本体与认识上的同一性,从而达到实践上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认识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范式还是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人学范式,都没有化解关于人学范式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内在紧张,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困境的哲学根源。马克思的人学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现象学人学范式,在"实践的现象学"意义上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欧东明 《南亚研究季刊》2006,(3):103-107,116
唯识学的“八识”说重在揭示意识的各个不同的层面,而“自证分”学说则意在阐明意识的“自身构成”的本源结构或枢机。借用当代现象学的有关见解,我们将能对唯识宗的上述学说获得一种统一的和更为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乔治.布莱是日内瓦学派最杰出的批评家。他在《批评意识》中提出一种意识的批评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对意识的批评,是批评主体与创作主体的认同,其途径是通过作者的"我思"去发现其独特的意识表现形式。这是一种现象学的文学批评,它为我们的文学批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22日,美国左翼杂志《鸭嘴兽评论》在其网站上刊发了该杂志成员道格拉斯·拉罗卡(Douglas La Rocca)和斯宾塞·A.伦纳德(Spencer A.Leonard)采访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名誉教授、《民主的幽灵》作者迪克·霍华德(Dick Howard)  相似文献   
5.
李冰梅  张宏 《长白学刊》2013,(6):147-148
施蒂纳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虚构的“唯一者”来张扬利己主义。马克思批判施蒂纳利己主义的现象学,目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世界,在此基础上阐发更为丰富的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实践内涵,从而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郑义 《前沿》2012,(24)
杜夫海纳是现象学文艺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自己的文学批评观.现象学哲学的要点在于悬置我们由经验世界所得到的知识而面对现象进行直观本质的还原.这种还原肯定了现象作为本质的自明性,同时也要求主体对客体进行本质直觉.杜夫海纳敏锐地把握了其中的关键,试图建立自己超越主一客二分的文学批评观.杜夫海纳对社会学批评与实证批评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都是走向了一个极端,科学的文学批评应该是建立在现象学基础上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7.
左亚文 《学习月刊》2013,(17):23-24
人是什么?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实则不然。“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第四章》)“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对于人最初的和最接近的东西乃是最后的和最远的东西。”(《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下卷)对人来说,可能最不了解的就是人自己。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还有《逻辑学》)的研究中,他自己的问题仍然是从对应的黑格尔的问题追查中提出的,这绝不是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马克思将自己融入到对黑格尔的诠释中,相反,恰恰在其中,他瓦解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以及一般形而上学并带入一种新的道路。在这一新的道路中指向具有科学精神的哲学新基础的意向是充分活跃的。在作为哲学所要求的严格"科学"意义上,马克思的与黑格尔之间存在着原则性的差别。按照这种观点,我们要说马克思在他的讨论中重申了由基础往上的哲学之构想,这与关于意识本身的科学对自然自然主义认识或精神构想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企图从直接经验的意识流中找到稳定的世界的基础,它找到的仅仅是一种"死的永恒",而不是一个流动不居的现象界,现象学"回到事物自身"的目标已经得不到保障.柏格森的直觉方法使我们进入对象内部,与对象交融一起,与对象一起共感,回到流动的经验实在,现象学的口号"回到事物自身"在柏格森这里具体化为"回到了材料自身".因此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柏格森更像一个贯彻现象学理念、撑起现象学旗帜的现象学家.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我们倾向于一般地将冯特创办心理学实验室这一偶然的历史事件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但事实证明,正是在反复不断地重复着的关于这个历史的这种叙事方式所培育起来的思想的习惯性中,这个叙事所包含的那个"标志"的象征意义逐渐褪隐,乃至于最后消失殆尽,并在关于心理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上将我们的思想引入歧途。通过把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突显出来,并作为专门的主题分析其历史的困境及其在逻辑上必然的出路,才得以解构并超越上述思想的习惯性,并获得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必然是什么的洞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