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唐朝时,录事(官名)薛伟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他明知饵在钩上,吞之祸身,怎奈那饵香得厉害,恰似钻入鼻孔里一般,却总想白吃了他的,于是张口咬之,终被钓住。作者冯梦龙评点画龙点睛:“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相似文献   
2.
1852 年 3 月 5 日 , 马 克思 给 他 的 美国 朋 友 魏 德迈 写 信 ,系统 概括 地阐 明了 自 己的 三个 新 贡献 ,指 明 了自 己的 整 个学 说和最 渊博 、最 先进 的 资产 阶级 思 想家 的学 说 之间 的本 质 界限 。这是 马克 思对 自己 的 整个 理论 体 系的 概括 和 总结 ,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人们看报总是先看标题,一条新闻能否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新闻标题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凡那些在新闻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无不有一个与之匹配的新颖的标题。如《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些标题概括了新闻的精髓,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4.
牛锐 《党史博采》2014,(12):25-25
对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最能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习近平不仅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也对对联情有独钟,他在视察、外交、统战等不同场合,恰如其分地运用中华传统对联这一特色形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听者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5.
6月中旬,第四届海峡论坛在福建隆重举行,两岸各界代表人士汇聚一堂,拉开了今年度两岸交流的大幕。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宣布的惠台政策措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向岛内各界释放了积极主动的信息,又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做台湾人民工作做了有力的铺垫。大陆方面要表明的就是,  相似文献   
6.
一条新闻能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添辉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到过台湾的游客如果留意,一定会发现,台湾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物都有剪瓷雕的缀饰。剪瓷雕在建筑物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民间建筑雕塑工艺一萃,台湾剪瓷雕艺术的源头在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8.
县衙楹联     
杜水根 《人民公安》2010,(12):61-61
我对古代官衙的历史沿革、衙门的建筑风格以及曾发生在县衙的许多历史典故兴趣甚浓.但使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县衙内的楹联。楹联多用于宫殿衙署、寺祠庙宇、亭榭楼阁等建筑,是中国建筑特别是古建筑的独具特色。各种形式、色彩、字体的楹联.不仅能起到良好的美化装饰作用.且有画龙点睛、供人鉴赏之功。在导游的讲解下,我对这些楹联更是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1,(20):51-51
1966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审查出国节目时,对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从头至尾连用了六个“一”字开头的成语,这六个成语不仅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且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画龙点睛,每句成语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听罢令人既哑然失笑,又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点,是事物发展和整体面貌的记述中重点突出的那部分。人物报道中,囿于篇幅限制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对人物的刻画不可能面面俱到。写活、写好一个人物,关键在于写到“点”子上,以“点”带面,反映人物的整体面貌。这就是人物报道的“画龙点睛”法。总结起来,其方法主要有三:突显“亮点”、探寻“看点”、传递“观点”。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