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观点看法     
我要告诉你们,白宫工作人员非常公平。因为我看到的半数信件都称我为白痴。——奥巴马日前出席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场集会时说,白宫每天收到的大约4万封信件中,有一半称他为“白痴”。他每晚回到白宫,工作人员会从数万封信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封给他看。不过,白宫工作人员并未帮他“过滤”那些指责他的信件。奥巴马说,读这些信能帮助自己刺穿“总统的肥皂泡”,让自己与普通民众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2.
萨特对福楼拜以及其作品做过不少研究和评论,尤其在晚年完成了三大卷的《家庭的白痴》。他以自己的哲学概念和方法论对作家的生平进行考察,研究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然而,大部分评论都带有不容置辩的判断语气,将福楼拜塑造为被动且否定的作家。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萨特与福楼拜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分歧,指出萨特批评的立足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苦难的价值——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受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道正 《理论月刊》2010,(5):124-127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残酷的天才,《白痴》体现了他对描写苦难的一如既往的偏爱。《白痴》隐含着"基督受难"的原型,梅思金就是基督化身的十全十美的人。苦难因而具有了特别的价值:梅思金"成圣"必须经历的考验。小说的悲剧结局,一如耶稣之死,实为救赎的开始,而梅思金就是"牺牲于当下的一颗未来的种子"。  相似文献   
4.
岑嵘 《廉政瞭望》2012,(24):68-68
奥尔罕·帕慕克 奥尔罕·帕慕克成名后在《伊斯坦布尔》一书中说:“我在学校学到的第一件事是,有些人是白痴;第二件则是,有些人比白痴更糟。”但是我猜想帕慕克学生时代一定把这句话憋在心里,因为白痴在揍人这件事情上倒往往是眼明手快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