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苦难的价值——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受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道正 《理论月刊》2010,(5):124-127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残酷的天才,《白痴》体现了他对描写苦难的一如既往的偏爱。《白痴》隐含着"基督受难"的原型,梅思金就是基督化身的十全十美的人。苦难因而具有了特别的价值:梅思金"成圣"必须经历的考验。小说的悲剧结局,一如耶稣之死,实为救赎的开始,而梅思金就是"牺牲于当下的一颗未来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犹裔美国作家多克特罗自视为"激进的犹太主义者",其出版于2000年的长篇小说《上帝之城》重构了犹太人特有的空间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特别是其代表性的城市纽约,对于大多数犹太人来说仍然是个异托邦,但也不乏像多克特罗这样试图把这片土地改造成新的"希望之地"的犹太主义者。小说中,作者通过不断消解基督教元素,实现异托邦到乌托邦的转换,试图重建犹太人的"上帝之城"。多克特罗的构想难免理想化,但也不失为现代犹太人继续坚守数千年传统的一种希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