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对WT0的机遇与挑战,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广泛开展研究型教师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积极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有力的保障,实现我国教育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时代下,要求教学模式从传递型教学转变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要求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也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为学生主动学习而服务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以研究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要面对一些和传递型教学模式下所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辛丹 《学理论》2012,(24):214-215
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复合式教学模式,围绕“6—T”和“研究性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上课下同步进行,课上围绕主题互动,课下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果和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4.
5.
6.
《学记》提出的"知类通达"与胡瑗主张的"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知类通达"、"明体达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回归,是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责任。"知类通达"、"明体达用"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的主力军,而执行力强的校长则是引领研究型大学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掌门人和灵魂人物。在科学界定校长执行力概念基础上,通过大规模实证性调查掌握其核心组成要素,进而构建校长执行力模型,以此参照提出研究型大学校长执行力优化路径,对于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服务创新型国家有重大价值,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上秉承卓越取向,在培养规模与培养质量上均居世界前列.从特点来看,跨学科人才培养贯穿本硕博三个层次、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采用国际化培养路径;从趋势来看,跨学科组织在研究型大学趋于中心化、跨学科教育受到政府与大学科研的双重驱动、愈发重视学生需求与遵循一定的就业取向,以及通过进一步实践去巩固其在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引领地位.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机制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10日至22日,我作为广东省东莞市44位骨干教师之一,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政治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开启了一段文化之旅。在阔别大学校园多年后,重回课堂,领略大师的风采,聆听智慧的声音,我们不仅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收获,更有听君一席话,再读十年书的求知冲动和渴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经历了一个更高层次的  相似文献   
10.
将贵州纳入国家 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 争取国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贵州试点省.建议国家科技部对黔中经济区采取有区别的区域性倾斜政策,将贵州纳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给予支持,加大对经济基础最薄弱的生态产业发展区的政策、资金扶植力度.省财政设立技术创新工程专项基金,成立省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引导公共投资和社会资本向生态产业区转移.扎实推进“六个一”工程:一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产业水平;二是整合一批技术创新工程激活工业体制;三是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夯实产业链基础;四是建立一批企业家技术联盟提升价值链;五是建设一批创新工业园区和城市增长极;六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