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间税权划分是税收立法、执法、司法与收益权在政府间的配置与安排。其深受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发展与文化传统的影响。从世界各国的经验与我国国情看,我国政府间税收立法权应以集权为主,执法权应按税种划分,司法权宜相对独立,收益权划分应与执法权划分一致。近期完善我国税权划分的着力点应当是在完善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础上,将完善税权划分的重点定位于完善和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主权”理论成功解释“制宪权”问题的背后,却暗含着宪法权威之上还存在更大权威的内在逻辑紧张与悖论。为此,有必要解读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思想传统,谋求新的视角来获得理论补救。在从“道德宪法”到“政治宪法”的分析过程中,个人财产权的保护和国家税权的控制一并进入到了宪法的视角,并成为“自由法治国”的重大理论课题。因此,必须以“财产权—限制财产权—限制限制财产权”为主线,超越民主程序的局限,谋求税权的宪法规制。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改革确立了税权集中在中央的基本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因此,地方财力由地方自有财力以及上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构成,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促进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此,税权持续向中央集中。税费改革后,非税收入也逐渐纳入预算管理,同时,事权却不断向地方分散。中央既要抑制地方要求分享税权的冲动,又必须在税收立法时适度兼顾地方税收利益诉求。考察国务院、中央财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近20年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富人无祖国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95-95
现在似乎已是个富人无祖国的时代,每个国家都在集税权上弃守,而不得不将发债作为政府解决入不敷出的手段,但这种手段总有必须停止的一天,到了必须增税的时候,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富人逃亡的苦果。  相似文献   
5.
黄凯平 《小康》2011,(4):40-41
不理解税,就不可能对一个国家的问题有深刻的理解,一个缺乏税收常识的社会,不可能理性地辩论这些问题近年来,公民意识日益觉醒,诸多公共事件都可以看到网络上活跃的言论。从腐败案件到强制拆迁,从官民纠纷到"跨省追捕"……网民都利用互联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词多数是表达对腐败现象的不满,对滥用职权的痛恨,对官僚不作为的鄙视。这些话语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情绪,真正的理性辩论却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关于"税权"概念的法律思考--兼与张守文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权的主体、标的和内容不具有同质性,难以总结出一般的特性和共性,只能对税权的各项子权利作个别的描述,所以无法将"税权"定位为所有税法权利的上位概念,而只能在非严格的意义上将其视为税收权利的简称.对任何法学概念,不管是借用概念还是固有概念,都必须严格界定其内涵与外延,不根据本学科内在发展规律的需要随意移植其他学科领域、特别是政治宣传领域的名词与制度,会造成学科理论基础的不稳定以及体系的紊乱,有碍于本学科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再次将开征物业税提上官方日程,物业税立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长久以来我国对物业税税权的纵向分配问题却始终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税权分配的不明确已经成为我国开征物业税最大的难点之一。本文在对各国物业税税权分配立法经验加以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物业税税权的性质加以准确定位,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从税收立法权、税收征管权和税收收益权三个方面对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权限进行合理划分,以期对我国物业税税权的纵向分配立法进行有益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收入制度包括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民财产收入,二者相生相克,具有内在的矛盾性和统一性。税收是二者的连结点。通过税收制度,国民财产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国家财政收入;通过财政支出制度,国家财政收入用之于民,促进国民财产收入的增长。税收法律关系是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权利的角度来说,是国家税权和国民税权的关系。财税法的变革应当以人文关怀和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为进路,建立以人为本的税权平衡观,即国民税权与国家税权的平衡观,把对国民税权和国家税权平衡互动的研究作为推动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探讨税权入宪、税收法定、税收公平、预算监督机制的建立,探寻中国财税法变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分税制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庆 《行政与法》2004,(10):95-98
分税制必须有配套齐全的法律体系予以保障和规范,而我国的分税制是在相关法律准备不足、又没有及时加以完善的情况下实行的,分税制立法的内容和税权的划分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应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收入的划分以及税权的划分几个方面对分税制立法进行完善,以发挥分税制应有之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关于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税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税权划分以集权型的"收入分享"为基本模武,为中央政府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但也带来了基层财政陷入困境、财政不平衡现象加剧、财政秩序混乱等后果.增进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效应,并考虑到我国转轨时期的特殊环境,我国应选择"税基分享"的适度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