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227篇
中国政治   283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谜样的人物”:周恩来撰碑文盖棺论定今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传奇人物曹聚仁诞辰105年,先说说被人称为“谜样的人物”曹聚仁(1900、6、26——1972、7、23,浙江浦江人,今属兰溪),因为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他是一个以多方面业绩显示自己才华而横跨政治、历史、新闻和文学的“四界”人物。23岁时,他以一个五年制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资格,走上了复旦、暨南等大学的讲坛,当了20多年的教授。上世纪30年代,他主编以乌鸦为标记的《涛声》周刊,在新闻报道上倡导“乌鸦主义”,自称只报忧而不报喜,被鲁迅称为是“赤膊打仗,拼死拼活”的一张报纸。1935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律师》2007,(3):90-90
2007年1月14日。南京中级法院从全年审理的7万多件案件中评出2006年最有影响的10个案件。夏淑琴状告日本右翼作家名誉侵权案入选其中。  相似文献   
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是心仪神往.  相似文献   
4.
康健 《党建文汇》2005,(1):36-36
2004年9月16日,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庄严的审判厅座无虚席。被告席上,一位面容苍白而憔悴的年轻女子抽泣着陈述:“尊敬的审判长,作为一名高干子弟,我十分羞愧。我的行为,不但害了我自己,还给我的家人带来了不幸。我错用了爸爸的权力!”她所说的“爸爸”就是贵州省原省委书记、贵州省原人大主任刘方仁,而她就是当年贵阳市名噪一时的“大姐大”——刘方仁的三儿媳妇易阳。  相似文献   
5.
洪静 《当代广西》2007,(18):34-35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夫妻之间一天不吵架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吵架。 柳州市黎于芳和雷启萱夫妇却做到了这两件难事;他们50年来琴瑟合奏,相濡以沫,一辈子没有吵过架;他们助学济困,做了一辈子好事。  相似文献   
6.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新斯拉夫主义”在当今的俄罗斯很有影响,而他在20世纪末相继写作并出版的“政论三部曲”《我们如何安置俄罗斯》、《20世纪末的“俄罗斯问题”》和《倾塌的俄罗斯》,则是其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三部曲”的解读,试图对索尔仁尼琴的政治和社会理念进行一番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华道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如“信”、“仁”等许多优秀传统。这些优秀传统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应创造各种条件,真正发挥好“信”、“仁”等优秀传统道德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8.
突泉县政府科技副县长于仁杰分管交通和科技工作。他是一个爱学习、讲原则、以工作为最大乐趣的人。  相似文献   
9.
从《琴论》看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张国花 《求索》2007,(5):168-170
李贽“吟其心”的琴论是以他的童心说为美学基础的,他的琴论是对正统儒家重“禁”重“中和”的音乐思想的一种反叛,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重“真声”的音乐美学理想,而且关注到音乐风格多样与意境深远的问题,具有值得重视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得了重病是不幸的,但得了病能遇上一位好医生,却是万幸的。”从医30年,她与危重病人打交道3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危重病监护中心和急诊室度过,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着别人的生命;从医30年,她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