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伏生 《党建》2022,(1):53-5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县委领导下,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上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长达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在最艰苦的年代,最恶劣的环境中,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劈山挖渠、开洞架桥,苦干、实干、大干十年,“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硬是建成了盘绕的太行山上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  相似文献   
3.
杨贵,曾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他是世界上著名的“红旗渠”修建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他执政求实,敢作敢为,讲真话,讲实话,他领导林县人民苦战10个春秋,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打通了211个隧道,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这样向国际友人介绍“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相似文献   
4.
黄荣久 《世纪行》2013,(4):28-30
我还没出生的时候,门前的河就那样浩荡地流淌着。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条河的两岸顺水而居、依山而立。在我的想像里,先人住山洞、拔树架窠、搭建茅草窝棚、修筑干打垒、构建土墙青瓦,发展到现在的瓷砖洋楼沿河点缀,蜿蜒的河流一定是历史的见证者。因为她是一条古老的河,在我的内心世界和生命情感里,她就是我的母亲河,比人们血脉中的血流还要古老。这条河,就是黄柏河。  相似文献   
5.
党员应知     
正什么是大庆精神?概括的说,就是"爱国、创业、求是、奉献"精神。什么是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种"自上而下"的特征,因而需要在群众中的普及与践行,即面临着所谓的大众化的任务。红旗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弘扬红旗渠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肖金彩 《学习导报》2012,(15):56-57
南茅运河是20世纪70年代南县人民用人工开掘的一条百里长河,是现今除京杭运河之外的中国第二大人工运河,素有“南县红旗渠”之称。流淌了37年的南茅运河,繁荣了地方的经济与文化,推动了南县的进步与发展,是南县人民的“母亲河”。特别是以运河为题材的不同时期的楹联,则反映了南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史与变迁,彰显了湖乡文化的深厚底蕴,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8.
5年来,河南多次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中国艺术节大奖、文华大奖,涌现出了豫剧《焦裕禄》、话剧《红旗渠》、纪录片《鉴史问廉》等一批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9.
人物档案 杨贵,红旗渠总设计师,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1928年5月28日出生,汉族,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曾用名杨绍青、杨苏甡。  相似文献   
10.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14,(6):30-33
<正>郑州市二七区人大学习红旗渠精神5月14日,郑州市二七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章坤带领机关全体干部到林州市学习红旗渠精神。李章坤指出,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大机关的干部要将红旗渠精神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坚持为民履职。(乐风海)中原区人大视察城市管理工作5月19日,郑州市中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视察了城市管理提升工作。视察组建议:在体制创新上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