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甘正气 《江淮法治》2013,(12):57-57
一首好诗可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情,溢于言外",一本好的法学入门书,也需要行文生动,引人入胜,又引人思考。特别是法学作为舶来品,和我国传统的"律学"迥然有别,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道:"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如何克服一般外国著作常遇到的"水土不  相似文献   
2.
奥特莱斯的实质就是名品加折扣。然而,这个舶来品在国内已经被丑化,中国打奥特莱斯旗号的超过400家,但9成以上是赝品或者山寨版。除了少数真正意义上的奥特莱斯,绝大多数是以奥特莱斯为名圈地或中低端尾货市场的“山寨”奥特莱斯。  相似文献   
3.
情景无喜剧     
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众人每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不到半个月,央视“夜宴”了三轮,其收视的火爆程度甚至远超同时段任何一部电视剧。这部“令人流口水”的纪录片却使我想起同样“味道好极了”的《我爱我家》。如果从1992年11月5日英达与王朔的彻夜长谈——首皮讨论这部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敲定这种舶来品汉语名算起,sitcom(情号喜剧英文简称)中国化已近20年。然而,让我等饕餮得肚歪的它,如今却鲜有“渴口”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情景”时有发生,似乎已在“舌尖下”了。  相似文献   
4.
朱浩云 《检察风云》2012,(15):86-88
鼻烟壶是舶来品论及鼻烟壶的历史,鼻烟壶属于舶来品,它起源于美洲印第安,后被欧洲的旅行家发现带回欧洲,并很快在欧洲大陆流行。传至法国的宫廷,一度把吸闻鼻烟壶当成一种时尚。据有关专家考证,明朝晚期,意大利人利玛窦将鼻烟装于玻璃容器,进献给万历皇帝。鼻烟传入中国后,多种鼻烟盛具诞生在国人手中。存世遗物中,顺治程荣章所造铜雕云龙鼻烟,  相似文献   
5.
塔夫 《小康》2013,(6):26-27
企业家们逐渐认识到传媒这种信息载体对卖产品非常有用,因为"愚蠢的公众"最初对出版物所提供的信息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完全采信",于是开始大肆用金钱收买传媒从业人士,以换取传媒刊登于己有利的信息,从而达到"愚弄公众"而进行产品推销的目的。完全意义上舶来品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笔者所认识的公共关系(以下简称公关)从业人士,在一些相对陌生的场合介绍自己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公证制度简介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台湾公证制度:大陆法系公证制度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结合的范例 清末以降,西法东渐,西方法律制度纷纷被移植到中国。中国古代似也有公证制度的萌芽。然而其毕竟与现代公证制度的精神、旨趣殊异,公证制度系地道的法律舶来品。1935年,民国政府公布《公证暂行规则》,公证制度作为一项纠纷预防机制正式进入中国。现行的《台湾公证法》是以《公证暂行规则》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陈红演唱的那首叫《感恩的心》的歌曲。因为感恩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感恩能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有人认为"感恩"是舶来品,其实并不尽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感恩"有着明确的释意:"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汉语言中有关"感恩"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例如:感动不已、感激不尽、感激涕零、感恩戴德等等。  相似文献   
8.
军用酒壶为舶来品,但如今使用的人渐渐增多,尤其以年轻人为主,携带方便卫生,常用于户外运动、探险、野营、拉练、旅游、登山等活动。现在国内生产的酒壶大部分是为国外进行OEM生产。内销国内的酒壶为国内酒厂作为礼品馈赠和少量销售。  相似文献   
9.
高尔夫球运动原本是一件舶来品。15世纪的苏格兰,牧羊人用赶羊长机玩一种击石子的游戏,比赛谁击得远、击得准。后来,这种游戏逐渐演变为高尔夫球,甚至出现在了15世纪苏格兰议会的文件中。这项草坪运动逐渐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随着殖民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公证在中国是舶来品.是一种外来法律文化。自1946年哈尔滨成立中国第一家公证处以来.至今仅64年的历史.而我国公证制度全面恢复也是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与法国、德国长达两百年的公证制度历史及崇高的公证核心地位相比.我国公证制度实在是过于年轻.力量也过于薄弱。建立中国公证制度之初.立法者的初衷是博采众家之长,其结果却正如一位公证员在第二十一期中法公证法律交流会议上所提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