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有一位被鲁迅称为“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此人就是萧红。她从童年、少年到中年病逝,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却以她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了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孕育着她的创作。从1932年开始到1942年病重息笔,前后仅七八年的时间,写出了一百来万字的作品,成为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风云微视点     
《检察风云》2015,(1):6-9
2014年12月13日,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法官、检察官在司法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组建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是司法改革试点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法官、检察官市级统一管理制度的落地实施。(澎湃新闻)  相似文献   
3.
开花的树     
行走在六朝古都南京,遇见那些开花的树,想起席慕容的"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候"。于是,种一份美好在心底,让相惜的暖意,在开花的树中滋长。挽一缕清风的洒脱,约一场细雨的浪漫。让心情染上花香,芬芳年少的梦。多年以后的青春,我依然站在原地,想着时光怎样改变人的心和人的最初的最纯净、最澄澈的梦想。蓦然回首,容颜老去,但梦想却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一程程飞翔,一声声脆响,一节节拔高,朝着梦想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文学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构建历史中,政治、商业等外在因素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从丁玲、萧红、张爱玲等几位女作家的文学史评价中可清晰地见到这一点.文学外在权力因素的影响与新文学的复杂背景和相对短暂的历史有密切关系,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这些因素的过分介入,会对文学史建设和当前文学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保持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构建与文学外因素的适当距离,值得文学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刘超 《法制博览》2010,(15):58-59
冒昧地说,晚清民国的所有女作家中,我仍然愿意读其小说的,除了张爱玲,便只有萧红了。萧红之名传世久矣,但凡读点文章的,恐怕很少有不知道她的。的确,作为文学中人,作为情感中人,甚至作为社会中人的萧红,都是值得品读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著名作家萧红与端木蕻良之间的关系,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萧红于香港病逝后,就有些人责以烦言,混淆视听,至今仍莫衷一是。本文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与新近发现的可靠材料,分析论证了萧红与端木蕻良的伉俪深情,批驳了加在他们身上的“寂寞说”和“抛弃说”。  相似文献   
7.
王鹤 《各界》2013,(1):76-80
有关萧红(1911—1942年)的故事,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她与未婚夫同居于哈尔滨一旅店,欠了巨额费用,后者逃离,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已怀孕的萧红卖进妓院。危急中她给报社写信,萧军前往探望,两人互生好感,他奋力将她救出。文学史上遂有珠联璧合之“两萧”。  相似文献   
8.
邢燕 《学理论》2013,(11):174-17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萧红的作品重新发掘以后,学界开始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萧红主要作品的散文化倾向谈起,介绍她小说中的一种叙事策略。介绍了总体反讽、语言反讽和结构反讽等策略在其散文化小说中的运用,为人们认识萧红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丁玲的魅力     
郭娟 《现代领导》2011,(1):40-40
丁玲的魅力在于她人生的丰厚。 如果选一位女作家来反映中国现代文学风云、历史风云,那是非丁玲莫属的。其他可能的人选——萧红,是经过鲁迅肯定的.鲁迅曾说她在写作上超过丁玲要比当年丁玲超过冰心还要快,只是,才女薄命,萧红20世纪40年代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6)
萧红一生漂泊,辗转天涯间,生命燃烧如火焰。她要生的坚强,活得自由。感情上炽热付出,创作上倾心奉献。然而上苍不眷红颜,感情上的一波三折,创作上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冲突,都使她孤苦不堪。探其究竟,呈现一个可敬可叹的萧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