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宜 《统一论坛》2002,(1):51-54
台湾在日据时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异族的统治;日本更以其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西化)经验,试图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全方位地将台湾人改造成“新日本人”。然而,台湾除了少数原住民以外,几乎全为大陆的移民,他们保持着祖先带来的汉文化传统。面对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关闭书院、打击私塾,并拟以“国语(日语)学校”全面取代传统  相似文献   
2.
锤炼过硬思想作风,必须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进一步强化忠诚意识,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中锤炼过硬思想作风。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始终把军队作为渗透策反的重点,部队面临的各类考验与日俱增,对推进科学发展、有效履行使命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五四"前后重要的近代人物,他是一个激进的西化人士,开一代学术风气。在西化派的眼里,他是一位不彻底的西化分子,尽管西化这个概念由他首创;在他自己看来,在思想方面西化,却在道德层面传统;连他的学生都认为他"三分洋货,七分传统"。那么,在西  相似文献   
4.
民国以来,在京津市民的物质生活中,出现了"西化"现象。该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因为它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衍生物",伴随着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的入侵而传入;其次,京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经济特点,促进了京津市民物质生活的西化。第三是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以及留洋人士的榜样效应起到了一定作用;最后西方事物本身的一些优点也助长了它的传播。这种"西化"现象,体现在衣着时尚、饮食喜好、居家摆设、出行工具等多个方面。考察该现象可以发现,京津市民物质生活的"西化"速度比较快,程度比较高,并呈现不平衡的特点。上述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在西方物质文化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家的权威作用日渐式微,部分权力让渡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进步程度的评判准则,更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在俄罗斯,在由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转向全面西化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在历史上弥漫着如此浓厚的独特的半亚细亚的文化氛围的国度里,国家的权威作用又是如何定位呢?本文试图从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两个角度,来探索国家权威在俄罗斯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去年"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其外交动向呈现出鲜明的"大西洋主义"色彩。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既是俄罗斯传统战略文化的现实折射和外交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俄着眼于国际环境和自身实力而做出的务实选择。"立足欧洲、融入西方"已成为俄罗斯既定的外交战略,俄美关系、俄北关系、俄欧关系也将随之经历重大变化,它们彼此之间的利益互动和冲突决定了俄罗斯的"西进"之路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7.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行"分化、西化"战略,审时度势,科学判断,站在战略的高度,正确评估和分析影响与特点,并就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应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谭索先生的大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以下简称<毁灭>),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隔不到3年,该出版社又推出了谭索的新作<叶利钦的西化改革与俄罗斯的社会灾难>(以下简称<灾难>).两本书,对苏联解体前后两个重要历史人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可以称之为姊妹篇.本文拟将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当前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民族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了高校要加强人文科目尤其是大学语文科目的建设,以培养当代大学生民族意识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安立志 《各界》2014,(4):74-76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西化”的经历,一次是东汉末年的佛教东进,一次是“五四”后传来马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西化”,并非对方的强加与侵入,都是国人自主选择与引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