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0篇
中国共产党   156篇
中国政治   165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梁波 《政治学研究》2022,(1):94-105+159
从理论脉络、经验时空和认识论三个维度建立类型学谱系的分析框架,对公共性的内涵、路径和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可以更好地回应“公共性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公共性呈现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理论上,公共性是以公众为导向的价值路径;在时间上,公共性是从本能、感性到理性,从生产、分配到消费,从表达、行动到结果的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公共性是行政-政治-社会的博弈格局和技术-价值-形式的复合结构;在客体上,公共性是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和公共事务;在本体上,公共性是以共同体为归属、以协作为社会关系的存在。共同体利益代表了公共性的价值实质,整体协作是公共性的技术内涵,而共同体协作是公共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赵明 《现代法学》2003,25(3):27-34
李步云既是当代中国颇有成就的法理学家和宪法学家 ,又是“新时期”最早“自觉”到“法哲学”的法学家。他是从当代中国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局限性”意识出发 ,而提出其法哲学主张的 ,其法哲学体系是围绕法的唯物论与认识论、法的辩证法与发展观而构筑并加以逻辑展开的 ,是对法理学问题的既深入又超出。为中国法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方向和标准 ,是李步云法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通行的认识论带有浓厚的近代认识论痕迹,存在诸多的缺陷和深层次的内在矛盾。认识论的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应该从文化的、生活的角度观照认识,突出认识的主体创造性,对认识作综合的、全方位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王小钢 《河北法学》2007,25(1):6-10
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一种重视制度面向的社会学批判理论,其认识论基础是反思的现实主义,其理论预设是等级秩序的存在.中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开始进入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理论透视出中国在现代化反思能力、法律系统、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的互动、环境法基本原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安乐 《台声》2007,(6):88-91
台湾新世代艺术家们在面对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年代,似乎本能地变得非常地自觉,自觉到个体和他者、历史和社会等诸关系的角力。这种创作主体的高度自觉已从”艺术是什么”的本质论思维转变到“艺术可以是什么”的认识论思维。  相似文献   
6.
任何认识现象都存在由“自我”、“我思”和“我思对象”所构成的三元结构。在这元结构的内在关联中提出和讨论的基本问题,构成了认识论的问题域。哲学史上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提法和不同的解答,但迄今为止也并没有一个使认识论没有必要再“论”下去的最终答案。只要人类认识现象还在,认识的元结构就必然存在,在此基础上所生发的问题域也就会存在下去,哲学认识论就不会被消解,但问题会常提常新。  相似文献   
7.
滞后效应是事物长程因果关系的表征。它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和科学史中普遍存在。考察滞后效应的认识论意义在于:它是辩证决定论的重要证据;是认识具有相对性的重要根据;是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坚持科学实践观、发展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哲学本质的讨论 ,致力于探讨在哲学意识与科学意识的关系问题上 ,马克思所具有的与西方现代哲学家不同的出场路径。马克思尽管没有像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那样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 ,但他依然很好地发挥了哲学的意识 ,并且恰恰就是在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要克服的认识论的维度上来发挥这种哲学意识的 ,这就是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丰富内涵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关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全身心投入到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力图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开端,在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划一条分界线”,坚守马克思理论发现的科学特性,极力主张“回到马克思”,实际上是要“回到成年时期的马克思”。他的这一逻辑思路不可避免地带有自我循环的矛盾,即使马克思的理论旨趣发生了转移,马克思也还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