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谈诗论法     
近来读史发现,我国古代法与诗特别有“缘”。看官或许会对这一说法晒然一笑,法是理性产物,诗是感性作品;法靠理智,诗凭直觉;法纯属规则,诗本系艺术;法是严肃的,诗是浪漫的,两者迥异,怎可混谈。然则,由于政法合一、诸法合体体制,诗法“联姻”成为古代法律文化中颇为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郑振铎是中国新诗的拓荒者之一,是"小诗"的助产士,时新诗有着筚路蓝缕之功.他的诗论丰富、深刻而富开创,是新诗史上重要的文论.他的诗歌创作即兴、即抒、即发,现实主义特征突出,且蕴音乐性,是其"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诗论的实践,是对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捍卫,是对民主、自由的执着追求,也是他一生浩然正气的人格写照.  相似文献   
3.
陈君慧 《求索》2011,(4):188-190
明代诗歌阐释学相对于宋诗学来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其中一个重要表征即是诗论中出现了大量的"水月镜花"之喻,形成了明代诗歌反诠释反笺注的阐释倾向;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提出了反对阐释学理论,其主要特征是反对哲学层面的本体论主义和传统的内容说,二者在诗学特征方面表现出隐性的遥契,具体可概括为:消解作者的意图、回避文本内容和关注感觉和体悟。从根本上说,前者是对西方传统庸俗释义之风的彻底反叛,是对西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后者是对有宋以来"尚意"阐释学的颠覆,是对知识主义、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解构,二者都具有解构性质。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以后,引起了学者的广泛注意,"竹书"命名问题、"孔子诗论"的作者问题、"留白"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热点.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另外,该文还讨论了利用古音学考释古文字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燕玲 《学理论》2013,(21):187-188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两大主要纲领。它们的产生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都是我国学者对诗论不断研究的成果。纵观整个中国古典诗学,"言志"和"缘情"就像两条相互交织的主干线,贯穿于古代诗学创作中,揭示了古典诗学的本质特征。两者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中国古代诗歌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刘健芬 《新东方》2002,11(5):51-57
陈子昂与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从其出身、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来看都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相同的文学主张,都是“现实派”的诗论家和诗人,又都是在革新诗歌的旗帜下,搞诗歌的复古主义。因此,在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重功利的美刺讽谕。陈子昂、白居易的诗歌复古理论,从客观来讲,是顺应时代政治思想的产物;从主观来说是为了维护儒家正统的诗教原则。他们的创作成就,远比其诗学理论更高。这说明文学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的理论并不能限制他们在艺术上的出色创造。陈子昂和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和所产生的影响都远在他们的诗学之上。  相似文献   
7.
高文 《求索》2007,(3):181-183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出的“言不尽意”说与“法天贵真”说,以及《易传》中的“观物取象”论,均属胎萌形态诗歌审美理论的范畴。就诗歌的动态发展过程来看,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与胎萌形态审美诗论之间具有内在的根本的渊源关系。陶诗的特色可以概括为悟、净、醇、阔四个字。  相似文献   
8.
“趣”是我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唐宋,盛兴于明代,深化于清代,在历时视野中呈现出不断提升与拓展、深化的特征。“趣”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诗论对诗歌审美本质及其特征的多样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戴表元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诗文创作及诗学思想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元代诗文的研究渐成热点,一代文学大家戴表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分别从诗歌、散文、诗论等几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当代对戴表元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0.
侯长振 《前沿》2006,(6):215-216
对意象从理论到实践的高度重视,是新诗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九叶诗派在此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立足于九叶诗派意象理论,把其放置于历史语境中考察,以期获得更大的历史意义和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