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台湾民众受意识形态的干扰,在“镜像”意识扭曲的背景下形成了对国家的主体认知的“认同惯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的正常交往.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的改善与加温,两岸在经济、文化、教育、民间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交往逐步深入,甚至在军事、涉外关系等敏感的领域也出现了“松绑”与交流的态势,这一时期,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输入”与“输出”的政治循环系统,“两岸命运共同体”雏形形成,台湾民众国家主体认同感的“增量效应”不断得以释放与重塑,这对未来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统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林莺 《法国研究》2014,(1):61-63
法国小说中的中国镜像,不仅体现了"东学西渐"的魅力,更是以一种"二元对立"的基调使东西文化产生碰撞。中国文化对于法国思想、文学具有一定的浸润作用,法国作家在展示自己民族个性的同时也汲取着中国元素,形成了"法国人视域下的中国镜像",福柯的话语理论就很好的解释了这种"异质"文学风格的产生。"法国人视域下的中国镜像"从本质上反映了东方的神秘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是对于个体自身反思所产生的"他者"环境下的"自者"实现以及对于自身之"道"的体悟。  相似文献   
3.
宋红岩 《理论建设》2018,(3):98-102
本文对媒介道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爬梳,对网络道义产生、内涵与走向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把握出弱势群体(主要指农民工群体)网络道义的意义内核。最后,本文从哲学关照、框架建构与现实向度等维度对农民工等网络道义发展理路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的每一次前进,都会在人们思想的湖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伴生一幕幕充满生机和激烈冲突的思想交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正在日益繁荣与活跃,各种思潮纵横交错、相互激荡  相似文献   
5.
法界镜像     
2014年6月上海市法学会举办第一届“会员杯”摄影大赛,参赛者为法学会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单位、《东方法学》理事单位及学会特邀嘉宾征集的摄影作品。根据赛事要求,作品须以细腻的镜头,通过生动刻画反映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尤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三个月的征集中,上海市法学会收到来自上海各大高校法学院、公检法系统及政府法制部门,共68家单位提交的参赛作品1276幅。  相似文献   
6.
莫静 《人民公安》2010,(12):27-28
最怕就是那种守候伏击,为了拍摄到哪怕一个对破案有用的关键镜头,必须付出日日夜夜的守候,坚持忍耐到最后一刻,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相似文献   
7.
策划人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海外为镜像,可以理解中国制造的优劣势,反衬中国国内的投资环境,测试中国"准跨国公司"们的生命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当我们沾沾自喜于汽车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等冠冕时,不要回避中国已  相似文献   
8.
曹一川 《求索》2008,(1):57-59
依凭近、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整体进步的推动,传统的镜像思维方法发生明显的结构性嬗变,成为箕踞于世界前沿科学高度的理论思维样式。在对于生动的民族生存状态和纷繁的文化创作事件研究中,现代镜像思维方法衍生作结构毕肖、方位背反的“空间态”,当前、过去、未来形式纵横映射的“时间态”,客体存在需要构造的“功能态”,变换中存在非变换质的“相对论态”,客体守恒性同其对称性两两呼应的“规律态”,紊乱中潜伏确定式的“模糊态”,客体藉以构造自己、发展自己的“破缺态”等分支逻辑。它们各秉特质,依托不同的科学理论或技术群,形成视野迥异的思维幅面。但是它们又紧密地彼此结合和相互作用,提供给当代研究者一类高效的、能够深切的揭示人文事件本质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了。回想这次与领导、同事一起下村去宣传发动的点点滴滴,感受颇多。有些事情至今记忆犹新,有些画面仍然历历在目,让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0.
赖和:鲁迅的精神镜像——《过客》、《前进》及其周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是台湾新文学初创期卓然鹤立于台湾文坛的优秀之作,它深受鲁迅<野草>的影响,是赖和在"台湾文化协会"分裂之后苦闷与彷徨的产物.<前进>中氤氲着的与鲁迅<影的告别>、<过客>等散文诗篇极为相似的情绪与气氛,正表明赖和与鲁迅的思想交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