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穆重怀 《侨园》2016,(4):16-18
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祥瑞,而且具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功能。以至于在民族心理中龙已经被神化为民族图腾,被赋予了中华民族共主的神圣地位。从目前的考古实践看,龙是诸多中国文化灵物中唯一形成完整谱系并流传至今的文化表征,并在不断地整合与扬弃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形象和内涵,建构起了迥异于域外的中国龙文化。众所周知,中国龙是多元一体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易靖茗 《台声》2011,(8):28-29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熟悉的歌曲久久回荡在人民大会堂。7月12日下午,“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将万人大礼堂的激情点燃,来自两岸的青年学子济济一堂,情绪高涨,兴奋异常。  相似文献   
3.
王亮 《两岸关系》2011,(6):56-56
又是一年初夏时,两岸同胞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吃着粽子看赛龙舟当然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和福州就先后举办了两场海峡两岸龙舟赛,两岸龙的传人同场竞技,共同将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展现给世人。  相似文献   
4.
五月的鲜花悄然吐蕊,那是华夏儿女灿烂的笑脸。无数的海宝迎风摇曳,那是龙的传人挥舞的手臂。五月,中国上海,一个五千年文明包装的城市,旌旗和太阳争辉,激情和笑语拥挤。五月,一个花如海歌如潮的收获季节,芬芳的阳光,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天津政协公报》2012,(8):55-55
<正>贺《天津政协》300期与《天津政协》这本刊物打交道,不觉已有10年。那时,一篇并不成熟的拙文得以发表,从此结缘。1998年成为政协委员后,更是每期必通读,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本届政协,《天津政协》改版,不仅封面、版式、用纸更加考究,而且内容更加丰富,政协特色突出,可读性大为提高。在履行职能方面,引领潮流,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大胆建言献策;在文史知识方面,探微寻幽,为新老委员思想感情升华开启智慧窗口。唯其如此,才能在国内众多同类出版物中独领风骚,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曹琪 《今日上海》2012,(2):30-31
作为我国四时八节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所有国人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即使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过“洋”节,但其热闹程度仍无法与春节相比。2012年是中国农历龙年,中华民族由古至今皆以“龙的传人”自居,因此龙年春节的到来更是让国人由衷地感到了“神州大地喜气多”。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中华儿女”等都是海内外中国人用来表述自己是龙的传人的常用提法。但“炎黄子孙”一词一直被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所忌讳,现在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它已逐渐被“中华民族”或“海内外中华儿女”所替代。  相似文献   
8.
袁南生 《同舟共进》2013,(11):12-15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总书记也曾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海洋大国。如何充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文明转型为基础,增强海洋大国意识,突破长期以来的海洋困境,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是摆在国人面前的历史性任务。【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并不落后】中国以龙自诩,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称,龙的固有属性与海洋分不开。从自然地理条件看,中国是海陆复合体国家,既有海洋性又有大陆性。  相似文献   
9.
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 ,它来自民间 ,代表了普通人的愿望和理想。龙以水为聚合因素 ,综合了各种与水有关的动物和自然现象的特征。龙有多种形象 ,鱼蛇鳄蛙虎鹰云雷电雨虹都是它的原型 ;龙的体形能大能小 ,肤色有苍、赤、黄、白、黑 ,身体能幽能明 ;龙能生存于不同空间 ,陆地、天空、海洋都是它的家 ,来去自由。龙的出现 ,是古代中国人的仿生学 ,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龙综合了各种原型事物的长处 ,满足了各种事物的沟通要求 ,体现了顺应与发展的生命愿望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生气蓬勃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海峡两岸同胞同为龙的传人,同是华夏子孙,彼此的亲情是任何力量也阻隔不断的。笔者在整理家父的遗物时,有来自海峡对岸的80余件实寄封是家父的胞姐王重华和姐夫寄来的。这些珍贵的台湾实寄封,不但记录了的骨肉亲人血浓于水,更反映了海峡两岸曲折的通邮历程。60多年前,由于海峡两岸处于对立状态,两岸民间交往中断,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分隔两岸的骨肉同胞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