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政府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政府部门实现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手段和有效保障.本文概述了政府部门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其独特性,对我国公共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2.
质量是企业生存、生长、发展的命脉,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做精、做强、做大的加速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稳定产品质量,必须借助当今比较成熟的ISO9000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必然要进行信息化建设;ISO9000和信息化建设两者的有机结合,促使企业在质量上占优、在速度上占先,不断满足顾客质量期望和企业快速反应市场的要求,最终达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业银行正面临激烈的竞争,基层商业银行则是竞争的前沿阵地,而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实质则是客户满意度的竞争,客户满意度的形成和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理论和认证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只有如此,才能使现代商业银行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引入ISO9000体系曾是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一大时尚,但总体看没有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本文试图对这一可持续困境做出系统诠释。文章描述了质量认证的发展轨迹,展示目前面临的可持续困境;立足国际经验,简述质量认证可持续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基于焦点群体访谈和江苏省淮安市的案例,分析导致可持续困境的原因,并对淮安有实无名的特例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描述分析;最后得出一般性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引入ISO9000族标准,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探索.通过对ISO9000族标准运用大众化的可行性、作用以及运用原则的分析,并把推进大众化的原则、方法和理论与ISO9000族标;位的原则、方法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科学的运用原则,从而为当代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提供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政府职能划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举措,而在政府部门引进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是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引进ISO9000,有必要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划分。政府职能可划分为程序性和非程序性职能,可定性定量职能和可定性不可定量职能,以经济价值增长为主的职能和以社会价值增长为主的职能,制定政策的刚性职能和常规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纺织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是我国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在扩大出口、吸纳就业等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并提出了要求。纺织行业早在2005年已开始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CSC9000T体系正是国内第一个行业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准则。而纺织企业的社会法律责任建设关乎劳动者、消费者、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整体利益,是企业应当承担的基础性义务。  相似文献   
8.
广泛应用于工商业领域的ISO9000质量管理观点,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ISO9000的质量管理观点为指导,对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和环节,以及该专业质量的实现和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保障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ISO9000标准要求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的现状来看,只有坚持以教学评估为导向,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建立并完善学校的监控管理制度,才能构建适应公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The decline of carbon intensive technologies is a key element in the ongoing energy transition and our attempt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our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decline and of the associated policies and politics is still limited. This paper builds on the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 perspective, a novel approach to analyze socio‐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the complex interplay of policy and technology change. We study the decline of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from 2000 to 2017 by analyzing the discourse in The Guardian. We find scientists and environmental NGOs criticizing coal for climate and health reasons. Government and incumbent businesses tried to re‐legitimate coal but eventually, their resistance collapsed and coal was almost completely abandoned in just a few years. Particularly devastating for coal were failed promises aroun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rapid diffusion of wind energy, and pressure from various policie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contested nature of decline, and the interplay of discursive struggles, technology change, and public policy in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