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劲松 《思想战线》2007,33(6):34-38
虽然"天人合一"本身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人与自然和谐,但是"天人合一"思想却具体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天人合一"所蕴涵的等级价值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不矛盾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意义在于提供我们思考生态问题的新视域,以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的儒学是天学,但惟有日用伦常才是董学的真正归宿。董仲舒强调“五常”始终是帝王执事和国家政治追求的目标。《春秋繁露》里,董仲舒把“仁”解为“天心”, 仁的根据不在人自身,而在于天。董仲舒还指出,“仁在爱人,义在正我”。在道德实践的具体操作中,仁发于外,惠及广远。而义则发于内,从我做起,严格自律。这显然已与先秦以来各家学派“血亲为本”的仁义主张形成了鲜明比照。  相似文献   
3.
《天问》题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光熹 《思想战线》2004,30(1):49-54
《天问》是"天"来"问"人,而不是屈原"问天"。这个"天"并非神秘的天(上帝),而是屈原艺术构思中特指的"天民"。屈原采用借天设问手法,问各家对各种问题的解释、论述以及各种文字记载、口头传闻,是否准确无误、是否真实可信、有何依据、能否验证、如何求证?这样解读,《天问》题名与作品内容就一气贯通了。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和丹斋的《梦天》(1916)共同表现了作者精神再生或思想认同确立的过程。通过首次觉悟或最初觉悟,主人公们(“狂人”和“一民”)在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中发现人世的罪恶。之后,主人公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这些罪恶进行批判,但最终不免饱尝挫折甚至受到监禁。狂人明白了自己也不是没有吃人欲望的“真的人”之后,才能摆脱疯狂状态;一民认识到自己也不是除了国家之外什么情感都没有的“真的爱国者”之后,才能脱离地狱监牢。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狂人日记》和《梦天》在结构上和思想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具有将自然伦理化的独特文化魅力.原始先民"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到商周时代发展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人们认为自然界有着与人的伦理道德同构相通的特性,形成了以自然之物比君子之德的"比德"文化.从文艺发生学来看,只有随着人的主体性的逐步确认,人对自然的审美机制才能逐步形成并完善;而且"比德"文学并不是道德建设直接工具性、借用性、辅助性的文艺手法,而是一种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6.
程颢的“理气”关系是一体性的,这种理气一体性决定了他将“理一气”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程颐则肃清了其兄所体贴出的“天理”中的恶的因素(虽然此恶非指理本身),从本质上斩断了“理”为“气”之恶负责的情形。“性”来自“天理”,气质之性来于气禀,而“理”与“气”的完善关系在程颐这里尚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理气相分.程颐的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便较少联系,因为它们分别属于“理”与“气”,从而成就了他的理气相分的性二元论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格格不久,仅以它那种无论男女老少、长幼等卑都同在一个教堂里顶礼膜拜,加上耶稣受难的裸体十字架,以及圣母玛利亚半担阳的画像,就足以使少见多怪的人们膛目结舌,使封建卫道士掩面痛泣声既然如此,为什么受基督教义影响而创立的拜上帝会,能够被洪秀全、冯云山用来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这是由于洪秀全、冯云山所建立的“拜上帝会”,宗教上虽然渊源于西方,但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大大中国化了,从而适应了中国人民特别是下层人民。太平天国怎样将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中国化的?基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已逐渐由伦理、政治层面上升到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 ,其天命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孔子天命思想所具有的多重内涵 ,与孔子对殷周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关。孔子继承殷文化原始宗教之天 ,对之进行了主体性的改造 ,使之成为满足主体精神慰藉需要的道德情感之天。孔子继承周文化代表民心民意、作为政权转移依据的政治化的天 ,对之进行改造 ,使之成为个体道德的依据。孔子的天命思想相对于殷周文化传统凸显了人在道德领域的自由 ,但由于脱离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天命又成为决定人事成败、带有宿命论色彩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法律的生态化趋势同样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出发,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促进法律既要关注人也要重视生态进步的价值共识,努力实现"天人和谐"的法律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蓝色天堂》的出版可谓一个文化信号,它昭示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从大陆文化转向海洋文化,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开放,在思想空间、写作范式和审美内容上均开辟了崭新的维度。作品以化抽象为具象、化晦涩为生动的表述方式,突破了文学传统对情、景、理关系的定义,思考所及既有人与神的关系,也有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有人与人的关系,融合了多种文明的特点,是开放的中国在文学上的映照。然而,《蓝色天堂》也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对异域风情的渲染流于浅表,且多有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