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孟红 《党史文苑》2014,(6):10-16
宋庆龄一生追随并恪守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博爱”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革命信仰和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毕生甘做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受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尊崇而位高至国家名誉主席,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这里仅选取她有关公而忘私、爱国忧民、热心济友而慷慨捐赠的几则事例,佐证之。  相似文献   
2.
上海《东方卫视》7月25日《杨澜访谈录》播出吴伯雄最后一次以国民党主席身份接受的专访,现摘录片断如下:杨澜:您曾以党主席的身份拜谒中山陵,对您个人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08,(5):44-45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一书以近20万字和200多幅历史珍贵照片。记录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1866年出生到1925年病逝于北京的完整生平。其中着重记述了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第一次武装起义到1925年北上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20日《学习时报》刊文认为,责任伦理是信念与责任的有机结合,而且信念是责任的源泉,任何负责任的行为都是在信念的引导下实施的。先秦儒家与当时其他各家各派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坚守着崇高的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现代政治家而言,从中可以吸取的,最主要的可能有两点:一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一是天下为公的道德情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关切,对个体生存和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陈鹏 《现代领导》2005,(7):29-30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是一次扬帆远航,那么国企改制,因涉及国家经济的主干与命脉,需要面对层峦叠嶂的利益主体、盘根错节的矛盾关系,其艰险情状,无疑可比航程中遭遇的黄河九曲。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献身精神:“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仁者爱人”的博爱情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观念等,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心修养,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史苗苗 《学理论》2014,(6):109-110
孙中山所构建的和谐政治是基于"天下为公"和"五族共和"的全民政治,人民当家做主,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天下为公"实现的是政治和谐的深度,"五族共和"实现的是政治和谐的广度。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全面深入地阐述孙中山的政治和谐思想,为弘扬"依法治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友爱、平等奠定基础,为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约2500年前,在《札记·礼运篇》中,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予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大概是最早的、以最简要的语辞阐明“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0,(1):52-52
<正>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一则点评: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只要知道了,就莫不尽力而为,这就是忠。"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激励了无数革命志士。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先贤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并定义为"忠"。但是我们今天的"忠",并不是为了封建帝王,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时刻需要牢记的。  相似文献   
10.
《理论导报》2012,(9):55-55
答题思路:一是怀有天下为公、执政为民的博大胸襟。党的领导干部应该站在社会、国家、民族的高度来看效益和作为,怀有一颗公心,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此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戴,激发群众的热情,才会在群众当中自发产生强大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