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高男 《湖湘论坛》2007,20(2):47-49
原始儒家站在轴心时代历史的需要上反观理想政治的历史形态,从中获取理想政治建构的精神资源,以消逝了的历史的挖掘组建起伦理政治的原型,以仁礼剖析现实,解读伦理和政治,在为直接解决现实社会混乱格局而做出的政治考虑和为超越世俗社会的不完满而做出的政治应当状态的构想中凸显出道德人文主义和政治礼治主义两大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对智慧的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向度导致形而上学对“真实”与“完满”的不同的理论构筑,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体系和笛卡尔的知识学体系是完满的,但是对有限存在的人来说是不真实的;康德对知识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进行区分,未能构造完满的体系,但相对人的本性来说却是真实的.对“真实”与“完满”的建构与人的本性紧密相联,人的经验性与超越性的二重性本质呼唤着相对完满的真实的形而上学的出现,“境界”的形而上学响应着此召唤,进入人们的视域之中.  相似文献   
3.
陈进红 《传承》2009,(15):34-35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季羡林  相似文献   
4.
探索马克思的社会生活教育思想,需要从马克思的生活教育观念出发,把握马克思特别称道并主张无产阶级努力构建的专门社会教育网络思想,理解国家政治生活的教育价值,最终探求以社会教育形式实现人的生活完满.  相似文献   
5.
杨柳 《法国研究》2010,(2):93-96
虚的智慧无处不在,吉奥诺笔下的“虚之爱”和东方智慧道家思想相互映衬,珠联璧合。“虚之爱”的极致就是追求自由和洒脱达到化境的空灵状态。  相似文献   
6.
从两宋山水画的布局、创作理念和风格等,可以联想到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进而发掘其中蕴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完满性。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即人性的完满实现。科学对人性完满实现的作用是有其限度的。吸收宗教的合理成分有助于人性的完满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向一种神圣与世俗相结合的新价值观的转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